近思录:海参崴“故土”“领土”之争

撰文: 范晓鹏
出版:更新:

7月2日,新浪微博俄罗斯驻华大使馆高调纪念其远东城市海参崴建城160周年,甚至公开强调其俄文名“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是“统治东方”。虽然此后该使馆悄悄修改去掉了“统治东方”字样,但这依然这翻出了中国人近代史记忆中的一段伤心往事,引起了中国网民的普遍不满,也许也包括《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

+1

次日,胡锡进公开发表了一段话,含义大约有三层:其一,他“反对俄罗斯使馆发这个微博”,因为这“不是对中国公众尊重的一种表现”;其二,领土的旧账不能再翻,否则就意味着战争,所以,“我们中国人需要接受”;其三,持“恢复国土论”者不是不切实际者,就是图谋“离间中俄关系”的故意者。

然而,胡锡进的“爱国论”随后引起了更大的争议。

此处不去列数充斥中国网络的各种反驳和责骂,只回到争议的源头。

首先,“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等城市所在的那些土地都是中国的故土,但他们今天已经是俄罗斯的领土”。

1860年,中俄签署《北京条约》,海参崴也就此被割让给俄国。(网络图片)

这是一切争议的关键。中共建政后实际上微妙地承认了满清政府与沙俄签订的一系列领土割让条约,声称“中方会作为清廷及(中华)民国的继任者严格遵守”。这事实上奠定后来中俄边界协议的基调。

从1964年到2004年中俄(中苏)进行过三次边界谈判,其中有关东段边界问题的争端分别在1991年《中苏国界东段协定》及其子约1999年《中俄国界线东段的叙述议定书》和2004年《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中得到法律解决。坦白讲,这两大协定虽然意义重大,但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莫大的国土损失,包括海兰泡等地就此“合法”地成为了俄罗斯的领土。

所以,今天中国国内再度出现有关“故土”的争议时,的确如胡锡进那样是对故土的记忆与怀念。但是,对故土再深厚的民族主义情感也不能改变国际现实——因为中俄(中苏)是在平等的情况下由两国政府签署了合法的边界协议并经过两国“议会”批准,具有无可置疑的法律效力。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一度因边境纠纷发生武装冲突。(网络图片)

这意味着,除非证明协议的不平等性和不合法性,否则网络上的情绪宣泄也只是情绪宣泄而已,情绪不能推翻国际法认定。这对爱国主义者来说或许很残酷,但很现实。

其次,胡锡进考虑的焦点是担心中国人的故土情结破坏了中俄关系。在今天无论是从现实处境还是从长远战略考量看,中俄可能在未来长时期内要“报团取暖”,各取所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可以刻意践踏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尊严。正如人们所说,俄罗斯驻华大使馆的行为如果不是愚蠢,便是“刻意”地挑衅中国人的民族情感,挑动中国人对俄罗斯的反感。

胡锡进虽然对此表达了“反对”,但也仅限于此,只是认为其行为可能与俄罗斯方面的期待“适得其反”“效果都不好”。如此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大约是其被骂“精俄分子”的原因罢。

我们不能妄加揣测他究竟是不是“精俄”,但至少向俄罗斯表达抗议并要求对方道歉的勇气应该有吧。而且,这也是包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内中国官方应有的起码姿态。

化用胡锡进一句话,中国人需要接受失去故土的现实,但是否也要接受这样一种尊严不对等的“准盟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