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稀土成反制王牌? 学者:中国稀土提炼技术领先美国20年
尽管中美贸易战自上周起暂时“休战”,有评论认为对稀土的出口管制已成为中国与美国博弈的“反制王牌”。中国在稀土等关键矿产供应链上占全球主导地位。有内地学者更直言,美国在重稀土分离及提纯技术上,落后中国20年。就算美国近来试图通过“矿产外交”等方式摆脱对华依赖,惟短期内仍难以改变中国主导稀土供应的局面。
《南华早报》5月20日报道,尽管中美上周在瑞士达成协议互降关税,惟中国仍在收紧对稀土等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能随时切断对美国的供应渠道。
报道指在今年3月中旬,香港海关破获一宗重大走私案,在香港北部边境的货场截获伪装成医疗设备的25吨锑锭(antimony)。走私分子据报试图用铝箔逃过检测,将货物运往美国。锑是一种用于生产先进军事设备的稀有金属,中国政府自去年起对其实施出口限制。
数周后,广西媒体亦报道发生类似事件。根据广西南宁海关发布的声明,3月18日一间公司按程序向海关申报1宗出口泰国的货物焊膏,经检测,该批焊膏铋(bismuth)含量为55.3%。
尽管铋不属于稀土,惟按照有关规定,出口该批含铋的货物需向管理部门申领出口许可证,而该公司无法提供出口许可文件,货物最终被海关扣起。
报道指,这些事例表明,不少美国制造商正面临巨大压力。中国在贸易战中限制关键矿产的出口,稀土等战略资源正成为其制衡美国的最有力谈判筹码。分析指,美国约70%的稀土依赖中国的出口。近月来,中方已将十多种战略矿产纳入出口管制,作为对美关税的反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估计,一架美制F-35战机就需要417公斤的稀土材料,五角大楼用于制造导弹引导系统的稀土磁体战略储备仅足够维持18个月。“在目前紧张的贸易局势中,稀土已成为关键变数。关键矿产正如其名,变得异常关键。”
据报道,中国对关键矿物的管制措施已对全球市场造成明显影响,部分稀土元素价格急升逾200%,达到每公斤3000美元(约23491港元)。
美国的科技公司亦受到影响。在上季度业绩发布会上,特斯拉行政总裁马斯克承认,该公司“柯柏文”(Optimus,又译擎天柱或柯博文)人形机械人的生产受到了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影响。
报道提到,一些企业已开始采取极端措施应对稀土的供应短缺。在《南华早报》看到的企业内部文件中,一间美国生产商表示,其供应商曾试图在没有所需出口许可的情况下将稀土运离中国,惟至少有一批货物被中国海关截获。
按照中美在日内瓦达成的协议,中方同意暂停4月2日后的“非关税反制措施”,惟实际控制似乎仍在加强。
值得留意的是,中方近期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的行动似乎预示未来出口限制不会轻易放松。
分析人士指,短期内,美国几乎无法抗衡中国在这一关键领域的主导地位。
虽然中国远非唯一拥有大量稀土存量的国家。澳大利亚、巴西、智利、印尼和菲律宾等国,甚至美国本土,都有大量稀土矿藏。
惟中国在大规模开采和加工这些矿产的能力远超他国。根据国际能源署去年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占据全球92%的稀土提炼产能。
在美国,唯一主要运营的稀土矿是位于州的芒廷帕斯矿(Mountain Pass Mine),该矿主要生产轻稀土元素(light rare earth),而轻稀土被认为不如更稀有、更难提取的重稀土(heavy rare earths)有价值。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上个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美国目前没有国内分离重稀土的能力,而重稀土对航空和国防部门尤其重要。
“芒廷帕斯矿的重稀土存量只有约5%,”王孝松表示,“美国在分离和提纯稀土的技术比中国落后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