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分厕源自18世纪巴黎 此前女士需于沟渠“解决”
上厕所为什么要分男女?社会总是给你同一答案:生理差异。这是否真正原因?首先我们要问:为什么从开始便有男、女厕?
男女分厕 源自巴黎
世界上第一个男女分隔的公共厕所,18世纪在法国巴黎出现。1739年,巴黎一间餐厅举行大型舞会,为了方便客人,主人家临时搭建两个简陋的厕所,分别供男宾和女宾使用。当时的人很快爱上这个新意念,男女分厕逐渐在法国上流社会流行起来。加拿大性别研究学者卡瓦纳(Sheila Cavanagh)指出,男女分厕不仅扩大了男女之间的差异,亦与教养、体面和社会阶级等观念环环相扣。
女性专用设施背后的恐惧
男女分厕以前,大部分西方国家的公共厕所都只限男士使用,即是说女士们外出时“人有三急”,只能在沟渠解决。部分人会随身携带一个用玻璃、陶瓷或皮革造的小尿壶,必要时在长裙下偷偷“解决”。公共厕所禁绝女人,反映当时社会上一种根深柢固的想法──男主外,女主内。但随着社会变迁,女性不再“留守”家中了。1820年代,不少女性投入纺织业,而厂家最苦恼的,就是找地方设女厕。然而,厕所是否有必要区分生理性别?美国犹他大学法律教授Terry Kogan曾撰写有关公共厕所政治的书籍,他指出,当时社会对于女性进入本来只有男性的公共空间,感到焦虑不安,于是藉设立各种女性设施,例如女厕、女性读书室、女性车厢等,重新“划界”。
女性=弱者?
女性专用设施背后还隐含着性别定型,认为女性必然是弱者,在公共空间会有危险,因此社会有责任保护容易受伤的女人及其贞操。这套根据性别划分领域(Separate Spheres Ideology)的意识形态后来更“写成法律”,加以宣扬并巩固。1887年,美国麻萨诸塞州通过法例,规定所有雇主须在工厂或办公室设立足够厕所让员工使用,又列明任何人不得用非自己性别的厕所。
“白人专用”厕所
公厕不仅体现了两性权力关系,也曾是种族主义战场。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颁布行政命令,禁止国防工业和联邦部门的一切歧视政策。大批白人女性参与罢工和示威,反对取消种族隔离,理由是与“有色人种”共用厕间和厕纸令她们染梅毒。有学者指我们普遍认定上厕所是最脆弱、最隐私的一刻,因此不愿在厕所内遇上“他者”,这解释了为何人类自古至今不断以社会阶级、种族、性别及性取向排斥“他者”,拒诸厕所门外。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