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被批隐瞒及亲华 世卫回应三大疑问

撰文: 黄治金
出版:更新:

针对近来围绕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方面世界卫生组织(WHO)面临的各方批评。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全球公共广场》(GPS)主持人扎卡瑞亚(Fareed Zakaria)连线采访该组织发言人哈里斯(Margaret Harris),就外界针对世界卫生组织疫情防控方面的缺陷或不力指控做出解释。

问题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世卫和中国是否一起隐瞒疫情数据?为何没有更早地宣布疫情为全球大流行性疾病?为何世卫反对美国1月下旬的旅行禁令。

哈里斯通过世卫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时间轴”和相关世卫条例的“历史线”两个层面做出了回答。以下为大致答问内容:

扎卡瑞亚:1月末,中国政府封锁武汉,病毒蔓延至6个国家。世卫此时并没有宣布其为全球大流行病(pandemic),也没有宣布为公共卫生紧急事件。而在当时(1月28日),世卫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访华并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称赞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设立了新标准,以及在此过程中的透明度。值此时,很多人都指出中国却在打压那些指出是次疫情的吹哨人与异见人士。
难道不是谭德赛率先将政治带入其中,和中国一道隐瞒疫情?

哈里斯:截至12月31日,世卫已收到来自不同消息源的通报,其中包括中国官方的通报,当时有44例不明肺炎。1天后,也即1月1日,世卫便进入抗疫状态,组建事故管理支持小组。这个时候世卫就已经吹响警报。

世卫基本上每天都会收到全球各种不明的、令人担忧的病毒的爆发报告。但世卫从最初便意识到这次新冠肺炎病毒的不同,也专门派出所在国家办事处的人员勘察实况。到了1月4日和5日,世卫就先后通过社交媒体和官网通报了中国肺炎病例。

在1月中旬,中国武汉尚未封城,那时候有病例不断增加,而实际上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则发生在1月中旬,那时尚未发现“人传人”现象。即便如此,1月10日,世卫就发布全套指导建议,包括建议人们必须将它当做一种严重疾病对待,人们也必须采取一些预防举措,包括对飞沫传播的警惕以及保持社交距离等。世卫发出这样的指导,是因为当时它看起来的确很像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

同一时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1月12日中国向世卫提供了新冠肺炎基因序列,随后公之于世界。现在大家所谈论的病毒检测,自那时起才变为可能,正是通过这种检测,人们才可以理解疫情的规模。

世卫总干事谭德塞因多次称赞中国防疫措施而被质疑。(Reuters)

扎卡瑞亚:1月23日, 世卫冠状病毒紧急委员会1位成员、澳大利亚科廷大学(Curtin University)教授麦肯锡(John Mackenzie)提到大家的讨论有一个僵局,谭德赛拒绝将其宣布为全球紧急卫生事件,麦肯齐认为这很大原因和中国隐瞒有关。

哈里斯:这些会议都是机密讨论。由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和科学家参加,他们查看证据,并展开自由激烈且开诚布公的讨论,最后一致向谭德赛提供建议。

实际上,大家当时给谭德赛的说法是“大家存在分歧,缺乏共识”。谭德赛要求大家再次讨论,拿出一致建议,但依然未果。所以,那时世卫并未宣布疫情为全球紧急卫生事件,但随着更多证据的出现,各界在再次讨论下,最后于1月31日宣布该疫情为全球紧急卫生事件。

扎卡瑞亚:1月21日,特朗普发布针对中国的旅行禁令。而世卫则表达批评,认为该禁令不合时宜。但如今大家都在采取这种禁令。而在2003年,当时的世卫领导层对中国南部地区实行了旅行禁令,并批评中国政府对疫情的隐瞒和不透明,以及对异见声音的打压。为何现在的世卫领导层反而不能采取当时世卫领导层的那种态度?

哈里斯:这关乎历史。就2003年的SARS疫情而言,考虑到疫情爆发对香港、新加坡和东亚等地的经济冲击,世卫对于如何更好地管理“疫情的定位”有过很多调查及讨论,包括世卫的定性会否造成经济伤害。最后各成员国在2005年通过了《国际卫生条例(2005)》(IHR)。

此次围绕新冠肺炎召开的突发事件委员会会议,正是根据这一条例所设置的要求。其中的复杂性就和它本身是一种“国际协议”有关。该条例的关键要求就是尽可能地保持国际贸易的“正常运转”,因为疫情对经济、医疗物资的供应能力,和相关专业技能知识的共享,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和冲击。这也是为何1月23日世卫突发事件委员会“不建议”实施旅行禁令。

相关阅读:【新冠肺炎】事实当中自有公论 世卫没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