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自主】新加坡再造水技术领先全球 望2060年自给自足

撰文: 高紫恩 陈智深 陈冠东
出版:更新:

每一个文明的文学作品都会赞颂水的伟大,水在文字上可以是柔情,亦可是汹涌。但无人不会质疑这种物质为人类带来活力,是生命之泉。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关系千丝万缕,星洲以往曾依赖马来西亚提供食水,但现时已能自给自足,并预料全国用水量将于2061年倍增,该国政府正开始建造能供应45年后用水的设施。近期马来西亚受制于干旱天气,无法向新加坡供应足够用水。与新加坡接壤的马来西亚柔佛州(Johor),于本月较早前更要反过来,向新加坡买入饮用水。

新加坡人从小就知道要珍惜每一滴水,为下一代的生计筹谋。图为一位新加坡小孩在公园的水池中嬉戏。(Getty Images)

人无水不能活,新加坡人或许是世界上最深明此理的民族。这个城邦除了是东南亚的政经中心外,由国父李光耀及现任总理李显龙所领导的政府,在过去数十年一直营营役役,尝试收集来到新加坡的每一滴水,并加以利用。

新加坡将于本月10至14日举行一年一度的新加坡水资源周,给予业界合作的平台,亦向全世界展示他们在水科技的实力。

再造水成狮城得意之作

其实新加坡对水的国策分为“4个水龙头”(Four Taps),头两个就是以上提到的“生水输入”及“集水”,而另外两个水龙头才是新加坡人为自己自豪的地方。

第一个就是再造水。再造水的意思就是将污水循环再用,变为可饮用的食水。这一概念其实并不新颖,在香港,欧美等地亦有使用。但新加坡的再造水的成功,甚至可以把成品贴上商标就已达到另一个层次了。

新加坡的再造水名为“NEWater”,顾名思义即是“新生水”,目前供应全国约三分之一的用水,到2060年前此数目更预料会翻倍。负责将污水变为“新生水”的水厂目前有4座,成品大部分都供工业用,有5%会在家居的水龙头中取得。而“新生水”更有部分装入水樽,在大型活动中派发以提高民众对“新生水”计划的认识,将“造水”这项使命在新加坡国民之间传开去。
 

新加坡技术人员拿着“新生水”的成品,流露出满足的笑容。(Getty Images)

公用事业局的总监马哈万(George Madhavan)就指“有了‘新生水’,我们在食水供应上就不需依赖天气”,他又说:“这些极为洁净的高级新生水,是新加坡的一个成功故事,亦是我们可持续水源管理系统的基石。”

马哈万对“新生水”如此自信其实不无道理,虽然新加坡现行使用的再造水技术与其他先进国家无异,但他们对再造水的卫生标准却是世界顶级,比世卫标准还要高,令国民安心饮用。

作为新加坡水资源的主管,马哈万身负重任。他形容新加坡用水的理想状况为“我向你们借水后将它收回,然后我们把水清洁,就像洗衣服务一般。”马哈万又指“今日我们饮用的水与恐龙所饮的是同一批水,我们不会创造或破坏水资源,但我们会用工程技术,将水循环加速。”

在过去10年,“新生水”除了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外,还成为了新加坡的战略重点。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于1962年签订的百年供水合约,将于2061年届满,“新生水”就肩负起取代北水的重担,务求达到食水自给自足。

海水化淡成本比较(港元,每立方米)

香港 新加坡 以色列 阿联酋
12.6 3.822 3.9 11.7-15.6

海水化淡成新加坡之肾

新加坡第一座海水化淡厂于2005年落成,目前共两座海水化淡厂,供应岛上25%的用水。为达至2060年自给自足的目标,狮城政府未来将会兴建多一座海水化淡厂,以供应届时用水量。

在海水化淡的技术方面,新加坡亦寻求改进方法。传统的海水化淡技术耗费巨量能源,制成1000公升淡水就要每小时用到3.5至4千瓦的能源,相比之下香港普通家庭每月用电其实亦只是400千瓦,这个“水龙头”的用电量十分高昂。

目前新加坡的科研人员正向人类的肾脏学习,研究它怎样将盐分过滤,关键在于催化过程中的酶。要制造一个巨型的“人工肾脏”,当中的研究过程或会耗费数十年时间,但这个海水化淡这个研究员梦寐以求的技术一旦达到,解决新加坡人水源短缺问题可说是一劳永逸。
 

香港与新加坡买水状况比较

香港 VS 新加坡
9.3

价钱

(港元,每立方米)

0.06
1960 首次签约年份 1932
2015 最后一次续约年份 1962

 

新加坡人为水痴狂

即使新加坡政府自2006年起,在5年内共投入3.3亿坡元(约19亿港元)使新加坡成为全球水资源技术的研发中心,同时亦设立相关政府机构专注发展整个水资源产业。在多年努力下,水资源产业于2015年占新加坡国民生产总值共0.6%,即10.07亿美元(即约78.13亿港元)。

数字虽小,但新加坡渐渐因此在世上闯出名堂。德国巨企西门子已将他们的水资源技术研发部门搬到新加坡,另外新加坡亦有Hyflux与世界上各工业巨人一较高下,还将新加坡的技术输出到北非,中东及东南亚各国,为当地人民解渴。

新加坡国土只得719平方公里,比香港还要少4个香港岛。虽然小岛寸土尺金 ,但狮城领内集水区占国土近80%,单论集水区面积就比香港多出近200平方公里。虽然香港地形有起有伏,集水较新加坡容易,集水区的比例亦不必这么大,但如此巨大的差距,在某种程度上亦反证出两地对水资源的重视程度。

《新闻周刊》的记者Michael Edwards曾说过“改变是长线的,不是一场短跑,任何没有为马拉松作准备的人是跑错跑道。”40多年的坚毅,令新加坡人发展出领先全球的水技术,不再服膺于北国的控制,正是这种信念,令星洲在供水技术上屡创新天。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