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瞭望台】 印度东进受掣肘 印太战略存隐忧

撰文: 陈冠东
出版:更新:

印度立国以来的外交政策一直受开国总理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的“不结盟”策略影响,在外交场合上并不活跃,在区外更是一个较被动的国家。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上台后,积极将原有的“东望政策”升级至“东进政策”,无疑是走上大国政治的一大转向。在美国提倡“印太战略”之际,印度在东南亚进行的外交工作能否与美、日衔接,或会成为“东进政策”以至“印太战略”成败的关键。

印度在12月中公布,东盟十国领袖史上首次全部答允以主宾的身份,出席明年1月26日举行的共和日巡游。共和日是印度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主宾谁属往往反映该国的外交重点,今次东盟十国全部入选,可见莫迪非常重视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印度对东南亚的兴趣非一朝一夕,早在冷战结束时便提出了“东望政策”(Look East Policy),希望增加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与莫迪同属人民党的前总理瓦杰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亦是“东望政策”中一个重要的推手之一。

莫迪自2014年上台后,在外交上一改印度以往被动、倾向安于现状的作风,他在外国媒体的曝光率比历任印度总理都要高,似乎反映着印度的国际影响力上升。在东南亚方面,莫迪更显得非常积极,将“东望”变成“东进”(Act East Policy),希望能够洗脱印度以往“东望”时那种欠缺自信及对自身国际地位的困惑。

印度-东盟交流近年日益密切,莫迪去年9月亦出席东盟-印度峰会。(路透社)

    软硬实力进军国际

印度邻接东盟十国的西部,与东盟多国有深厚文化渊源。例如印尼就曾是印度教的中心之一,历史上满者伯夷、巽他等强盛王国都信奉印度教,而旅游胜地峇里岛的岛民至今依然以信奉印度教为主。

至于中南半岛的柬埔寨,最强盛时亦由信奉印度教的吴哥王朝统治,在修复原为印度教庙宇的吴哥窟时,柬埔寨就找来印度的专家协助。而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等国亦有大量印度教人口。加上莫迪一直在外推销印度文化,包括创立国际瑜伽日等,促使印度在东盟各国发挥文化影响力。

印度与东盟国家除了文化联系外,彼此亦有实质合作。近年莫迪政府与多个东盟国家签订不同的合作协议或举行峰会。今年11月在菲律宾举行的第15届东盟印度峰会及第12届东亚峰会上,莫迪便与多个东盟及区内领袖商讨区内事务。此外,莫迪又与东南亚国家加强军事合作,包括与印尼举行每半年一次的海上军事演习,及协助训练越南战机机师等。

除通过峰会及各种会面加强合作外,印度亦重视与东南亚建立交通网络。早在2015年,莫迪拨出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希望打通印度及东盟国家间的交通网络,今年12月11至12日,双方更举行了首届“东盟—印度连结峰会”,推动印度与东盟海陆空交通连结。打通两地的其中一项主要工程,是兴建一条连接印度、缅甸及泰国的高速公路,由印度边境城镇经缅甸古都蒲甘到泰国美索,更会延伸至老挝、柬埔寨等国。建公路外,印度还计划兴建贯穿整个中南半岛的铁路,直通越南,但有不少计划因资金等问题仍未实现。

早前印度同新加坡亦签订海军合作协议,剑指南海。(新加坡国防部)

莫迪亦希望凭借刺激与东盟的贸易,改善印度东北部持续萎靡的经济。位于孟加拉以东的印度东北部地区人烟稀少,仅靠一条狭窄的西里古里走廊连接印度其他地区,最大城市古瓦哈提人口亦只有约80万。在英国殖民时间,当地被当作各种货品的储存地,未有发展工业,印度独立后与巴基斯坦的分歧,亦令到东北部地区的工商业未能起飞,长期发展迟缓之下,导致该区的经济增长比印度其他地区相对落后。

为打响发展东北的如意算盘,莫迪积极开拓与东盟合作的商机,并乘机在东北部修桥搭路,他在12月16日便宣布在当地大兴土木,兴建水力发电厂及16条铁路,希望能振兴当地经济。

然而,外交政策往往会被国内的政治形势所主导,印度“东进政策”的成败不仅受掣于国内形势,甚至会受地方政府对政策的态度所影响。莫迪政府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行“东进政策”,是因为他是近30年来唯一一个在下议院内取得多数优势的总理,联盟政治对他的制约有限。上任三年的莫迪民望仍然高企,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早前公布的调查发现,有88%受访者对莫迪有正面评价,更有70%受访者满意国家目前的前进方向。

    地方政府手握大权

可是,印度中央政府的权力有限,经济发展等权力多数落在各邦政府手上,这亦是莫迪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时,能使当地焕然一新的原因。莫迪的成功虽然为执政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在今年七个地方选举中赢得包括莫迪“老巢”古吉拉特邦等六个,但不少邦政府的控制权仍然散落在国民大会党(India National Congress)及地方政党手上,在促进与东盟合作一事上最重要的邦份──西孟加拉邦,正是由地方政党掌权。

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答是东部最重要及最大的城市,印度一切通往缅甸、东盟,甚至印度东北部的陆路连接,都无可避免地经过此商业重镇。然而,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班纳吉(Mamata Banerjee)对与东盟经商似乎兴趣不大,在当地经商时,土地使用或企业投资等问题往往会变得政治化,而此情况在东印度并不罕见,以致当地营商环境比西部差,不利与东盟拓展全方位关系。

印度不少邦的执政权掌握在反对党国大党手中。(路透社)

    与日友好增东进实力

虽然莫迪的“东进政策”或会在国内受挫,但在国际层面上,“东进政策”能与美国的“印太战略”及日本的“双海的交汇”衔接,被视为制衡中国的其中一股力量。印度与日本近年发展出来的友好关系,亦有助“东进政策”将印度带往太平洋地区。莫迪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私交甚笃,两人均被认为是保守派的政治领袖,治国理念相近,莫迪更是安倍在Twitter上第三个追踪的帐户。2014年,安倍晋三成为史上首位在印度共和日庆典担任主宾的日本首相。此外,两国领袖亦不时互访,安倍在任期间不但三次访问印度,若算上国际场合的单独会谈,安倍与莫迪已面谈了十次之多

日印两国亦努力拉近军事关系,早于2008年已签订防务合作联合声明,两国随后亦不断加强防务合作关系,特别是海上事务。莫迪在2014及2016年两次访日期间,两国亦商谈了军事装备交易等敏感问题。

在经济合作方面,印度在历史上是日本其中一个主要贸易伙伴。二战前印度市场就占日本贸易总额约10至15%,到现在仍占约4至5%。在2000年至2015年间,日本企业在印度的投资,就占了印度外商直接投资(FDI)的7%,是第四大投资国。另外,日本亦以援助方式协助印度发展基建,包括发展交通网络及能源项目,这一切都有助印度增强国力及东进的实力。

印度总理莫迪亦积极推动日印合作。(视觉中国)

日印两国亦在国际外交上互相合作,其中一个较明显的,是他们共同推进改革联合国安理会,追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亦正协助印度加入包括全部东盟国家的亚太经贸组织(APEC),为印度东进开路。

当然,在日印合作背后少不免存在美国的影子。美日印同盟近年有长足进展,在2016年三国就举行首次三方外长会议,虽然当时美国仍由前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主政,但特朗普大体上仍继续发展与印度的关系,又推出印太地区的概念,作为他在该地区的政策指导。近月看似逐渐成形的“印太战略”,便将日印两国更紧密地绑在一起,成为三国进军东南亚的助力。美国12月18日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就提到日本为“关键盟友”(critical ally),印度则为“战略安全伙伴”(strategic and defense partner),并会继续“加强与日本、澳大利亚,以及印度的四边合作”。

印度在莫迪治下展现近30年来难得的团结,全国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但要在外交上取得成果,他的“东进政策”依然面对诸多掣肘,包括地方政府的取态,及两年后国会大选的压力。莫迪能否在两年内加快与日本及美国的战略衔接,或会成为三国各自战略成败的关键。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敬请读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