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暴行背后 劣迹斑斑的非我族类 罗兴亚人沦国际人球前因后果
缅甸近日对罗兴亚难民进一步使出狠招,孟加拉政府消息指,过去3天缅甸有人在边境一带埋下大量地雷,而他们并非罗兴亚人。孟缅边境周二(5日)有男童被炸断腿,怀疑正是误中地雷。
地雷针对目标,明显是近日急欲逃离缅甸的罗兴亚族难民。看著老弱妇孺携带家当千辛万苦过境,难以想像到底有多大仇恨,缅甸军政府才会对罗兴亚人下此重手,而双方的仇恨和纠结又应该从何说起?
缅甸军方近日被指大举镇压居于若开邦的罗兴亚人(Rohingya),大批居民沦为难民。联合国官员估计自8月25日开始至今,已有约14.6万罗兴亚人逃到邻国孟加拉,若由去年10月起计,数字更达23.3万,逼爆当地难民营。孟加拉其实也不想接收罗兴亚难民,表明会尽力阻止罗兴亚人涌入。
罗兴亚人与缅甸人宗教及风俗有别,缅甸独立后,部分罗兴亚人投身武装分离活动,使缅甸社会对罗兴亚人观感倾向负面。近年缅甸佛教徒及穆斯林矛盾升级,双方常因纠纷或谣言大打出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今次事件有可能发展成种族清洗,绝非危言耸听。罗兴亚人不断逃离缅甸,周边各国却未有积极支援,若局势进一步恶化,情况恐一发不可收拾。
成功逃往孟加拉 ≠ 重过新生
即使抵达孟加拉,也不代表难民可重过新生。当地人口稠密,贫穷问题严重,政府不愿为罗兴亚人承担庞大经济代价,故长期冷待罗兴亚难民。
不少罗兴亚人逃到孟加拉后,未能取得身份证明,也找不到工作,生活困苦。总理哈西娜(Sheikh Hasina)的政治顾问表明,会尽力阻止罗兴亚人入境,对于已抵达孟加拉的难民,则会安排他们迁到孟加拉湾上的荒岛,只要岛上基本设施建成,便会安排难民迁徙。
陆路走不通,部分难民选择“投奔怒海”,辗转前往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尼等地。这些国家亦不大愿意接纳罗兴亚难民,部分难民船长留海上,更不时有难民船翻沉。本同三(9月6日)一艘难民船在缅甸对开海域沉没,最少5名儿童葬身大海。
罗兴亚难民潮转趋剧烈,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却态度冷淡。多国领袖、教宗方济各、甚至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拉拉近日均开腔,要求昂山素季表态。面对国际压力,昂山素季至今依然拒绝公开谴责军方行为,反过来批评有人提供错误资讯,让“恐怖分子”得益。
罗兴亚人是谁?
为何罗兴亚人要沦为无主孤魂?罗兴亚族群人口约110万,长居于缅甸若开邦,早年主要由信奉伊斯兰教的商人组成。英国19世纪占领缅甸起,安排劳工从印度殖民地到若开邦工作,加上部分孟加拉人趁机移居缅甸,使罗兴亚人的背景变得复杂起来。
“孟加拉人”
由于罗兴亚人信奉伊斯兰教,与缅甸普遍信奉佛教有别,加上部分人是在殖民时期由外国移入,缅甸人普遍视罗兴亚人为外人,只称呼他们“孟加拉人”。缅甸1948年独立后,罗兴亚人一度组织武装分离活动,直至1961年才结束,加剧缅甸人对罗兴亚人的不信任。
缅甸军政府1982年宣布废除罗兴亚人的公民权,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并没收其资产。不过罗兴亚人武装活动未有停止,今次缅甸军方攻击罗兴亚人聚居地区,导火线也是上月25日一批罗兴亚武装分子袭击警岗,造成12人死亡,引发军方以执法为名报复。
佛教徒与穆斯林剑拔弩张
部分罗兴亚人亦卷入严重罪行,例如2012年3名罗兴亚人强奸一名佛教徒,引发罗兴亚及佛教族群激烈冲突,进一步加剧缅甸人对罗兴亚人的负面印象。近年每当双方出现轻微纠纷,甚至只要有谣言传出,即可能演变成暴力事件。
2014年6月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突然有传言,指有穆斯林强奸佛教徒女子,当地随即出现冲突,造成2死5伤。种种迹象反映缅甸佛教徒及穆斯林之间的关系已极为紧张,其中罗兴亚人背负“外人”身份,更难获当地人认同,一旦擦枪走火,后果将不堪设想。
昂山素季在国际施压下,仍然未有公开声援罗兴亚人,很可能出于国内反穆斯林情绪高涨,令她不欲站在民意的对立面。
无疑武装分子、罪犯与其他平民不可混为一谈,少数罗兴亚人袭击军方或平民,也绝非猛烈攻击罗兴亚人聚居点的理由。然而必须深入了解罗兴亚人与缅甸政府的互动史,才能更透彻了解他们沦为难民、呼天不应的来龙去脉。
印尼声称“圣战声援”背后
东南亚另一个伊斯兰国家印尼在今次事件表现积极,印尼总统佐科(Joko Widodo)早前公开呼吁缅方解决人道危机。9月6日下午亦有数千名印尼人响应宗教团体号召,在首都雅加达缅甸大使馆外示威,高呼“屠夫缅甸”及“火烧使馆”等口号,防暴警察一度出动水炮戒备。印尼有伊斯兰激进组织声称,最少2,000名成员表示愿意到缅甸若开邦参战。
印尼表面声援同为穆斯林的罗兴亚人,实情是否真的如此?
两年前数以千计罗兴亚难民被揭发滞留海上,当时印尼跟马来西亚、泰国等周边国家一样,以欠缺资金为由,拒绝让难民船登岸。时至今日,马来西亚等国仍要定期派出船只,向漂浮海上的难民船派发食物。这反映印尼政府现时的表态并不可靠,若需要付出实质代价收容罗兴亚人,印尼的态度便可能有别。
归根究柢,罗兴亚难民对各个邻国而言,始终属额外经济负担,加上语言及风俗差异,罗兴亚人在缅甸又有武装抗争的“前科”,难免令人感到忧虑。
如此种种,均使各国一方面同情罗兴亚人的境况,另一方面却不愿采取实质行动,接收逃离缅甸的难民。罗兴亚族群与缅甸政府的关系一天不改善,种种新仇加上旧恨,将令问题愈来愈难圆满解决。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