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夺诺贝尔文学奖 称感到惊讶 冀利好韩国读者及作家
韩国女作家韩江(한강,Han Kang)10月10日成为2024年度的诺贝尔奖(Nobel Prize)文学奖得主,是韩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得悉自己获奖后表示感到荣幸和惊讶,并希望可以为韩国文学读者和作家带来好消息。
韩联社11日报道,韩江接受诺贝尔委员会电话访问时,称感谢大家的支持,并提到自己从小就有书籍一直陪伴在身边,韩国文学陪伴她成长,因此希望透过今次获奖消息为当地文学读者和作家朋友而言都是好消息。
韩江被问到从哪位作家身上获得最多灵感时,指对小时候的自己而言,老一辈作家就像一个集体。她形容对方探索人生的意义,时而迷路,但又有时则十分坚决,因此他们的努力和力量都给她注入灵感,因此很难单列出几个人。
她以2021年出版的《不做告别》以及《白》和《素食主义者》作为向新读者推荐的作品,并特别提到花了3年时间才完成让她闻名世界的长篇小说《素食主义者》,而且创作期间因为种种理由特别艰难,所以很难探索出主人公以及她周边人物和树木的形象。
对于如何庆祝获奖,韩江表示自己并非爱好杯中物之人,所以打算与儿子饮茶低调庆祝。
韩江出生于光州,擅长用历史事件作为小说故事背景,著作《少年来了》、《永不告别》分别以韩国的光州事件、济州四三事件为题材。
生于1970年的韩江获形容是“印象派”作家,擅长用冷静文字描绘出热切的情感。她的作品《少年来了》(소년이온다)是以韩国光州民主化运动为背景,故事讲述在1980年5月,韩国光州市民与学生组织示威游行反抗全斗焕政权,15岁少年东浩和朋友正戴一起参加,在面对军人开枪时,东浩害怕地逃走,亲眼目睹朋友正戴遭当街射杀。
访问幸存者写小说
根据出版社介绍,出身光州的韩江便是以其父亲、小说家韩胜源的学生东浩为主角,搜集资料、访问光州事件的生还者,写下小说。她在书中透过不同角色的声音,呈现光州事件的残忍、幸存者的无力与愧疚。
韩江之后指,这本书不是为她个人而写,她希望把书献给在光州民众抗争中不幸身亡者、幸存者,还有罹难者的家属。
韩江另一以著名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作品有长篇小说《永不告别》,它以韩国济州四三事件的历史悲剧为题材,故事讲述小说家庆荷为了帮助意外住院的朋友仁善,到济州的家照顾她的小鸟,在那里了解到仁善的家族史,意识到1948年在济州发生的四三事件如何影响这家人,其父亲在监狱度过15年、其母亲同时失去父母和妹妹,连哥哥也生死未卜等。
“济州四三事件”是指1948年4月至1954年9月济州民众因反对美国军政而示威,与军警对抗、最后遭镇压的事件,死亡人数估计约3万。
韩江2023年11月凭此书获得法国文学界奖项梅迪西斯奖的外国小说奖,是韩国作家史上首次获此殊荣。她之后曾谈到,创作这部作品过程相当辛苦,历时约7年。
韩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将获得1100万瑞典克朗(约825万港元)奖金,并获颁奖牌和证书。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将于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