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山行山路线|东涌上山带来挑战与惊喜 访游“彩蛋”天书壁
这次介绍一条登大东山的进阶路线,由东涌起步行上去,所需体力及时间皆比伯公坳上大东山多,全程要走11公里,攀升超过1000米。
这条大东山行山路线除了节省一程交通,不用迫大屿山巴士上伯公坳,登大东山的过程还可以顺途游览天书壁、鸭脚沥及莲花山。各位有过登大东山经验的朋友,如果嫌伯公坳上大东山太简单,不妨试一试这条路线,肯定会给你挑战与惊喜。
了解最简单上大东山路线:大东山睇芒草须注意难度 附推介路线、交通、摄影攻略
今次路线:东涌 > 翔东路 > 婆髻山低埔脊 > 天书壁 > 牛牯膊 > 鸭脚沥(登顶) > 三山台 > 莲花山(登顶) > 双东坳 > 烂头营 > 二东山(登顶) > 烂头营 > 伯公坳
建议集合地点:东涌港铁站
【1】大东山行山路线数据
路程:11公里
需时:6小时
总爬升:1090米
下坡总计:841米
平均心率:126次/分钟
最大心率:167次/分钟
燃烧的卡路里:2081大卡
【2】大东山行山当日资料
日期:2022年10月29日
出发时间:早上10时21分
平均温度:30度
最高温度:32度
数据由Garmin fenix 6 ASIA Sapphire纪录
拍摄器材:相机(Nikon D5600 + Nikon AF-S DX NIKKOR 18-140mm F3.5-5.6G ED VR)、手机(Samsung Galaxy s21/用于拍摄天书壁一带)
【3】大东山行山心理准备
这是登大东山的进阶路线,路程长,攀升多,顺道游览婆髻山、鸭脚沥及莲花山一带风光。如果纯粹只为上大东山及烂头营打卡及“CHILL下”,不建议选择这条路线。
请有“十分辛苦”的心理准备,因为要由接近水平面起步,登上逾800米的高原。由起步至大东山的路段,主要都是上山路,有石屎梯级、简陋梯级及天然泥石路。
【4】打卡位置
低埔脊回望东涌景色、天书壁、鸭脚沥山顶芒草、莲花山上天帝之床、二东山望向烂头营景色、烂头营石屋与芒草、凤凰径两旁的芒草
【5】建议技能
地图指南针或GPS定位:由东涌至双东坳的路段并没有指示牌,需要利用纸本或电子地图确认前路,或者出发前看清楚路线介绍,记住每个路口的方向。
简单攀爬技巧:上落天书壁时,需要攀爬一条狭窄的石隙;如不入天书壁的话,其余路段不需要攀爬。
【6】建议装备
防晒装备(帽子、手袖):大部分路段开扬没遮荫,一定要做足防晒准备。
手套:上低埔脊、上落天书壁、鸭脚沥及莲花山都较崎岖,部分路段需要手脚并用,可以带备手套。
行山杖:这条路攀升及下坡皆多,脚力稍弱的朋友可带备行山杖。最需要用的路段很可能是从大东山落伯公坳的石级,以减轻双膝负担。
行山背囊:强烈建议用背囊而非手提袋,背囊有助身体平衡,而且空出双手扶住两旁或使用行山杖。
长裤:西北脊登鸭脚沥的草很密,穿短裤肯定会被𠝹伤;如不行西北脊登鸭脚沥,穿短裤问题也不大。
行山鞋:路况崎岖,路面包括多种不同地形,强烈建议穿行山鞋,鞋底可以抓稳凹凸不平的地面。
【7】体能需求
最难位:初段天梯
这条路线体能需求高。一开始从翔东路上婆髻山低埔脊,要行一段水泥楼级直上约100米高。这段楼级又急又长,如果初段未热身又上得太急,很容易会“爆”,必要小心。行完楼级,再沿原始山径上到370米高的婆髻山横山径,这段上山路少树荫,都消耗几多体能。
接着攀升到牛牯膊的山径多石级,由四百多米高攀升至五百多米高,也有点吃力。如果不走横山径,登鸭脚沥及莲花山的话,上落亦急。在尾声,由大东山落伯公坳的石级路亦考膝部及腿部肌肉力量。
【8】技术需求
最难位:上落天书壁
最难位:西北脊登鸭脚沥
天书壁是这条路线的“彩蛋位”,行山人士需要偏离主径,而上落天书壁的路崎岖多碎石,有一个需要攀爬的石隙,难度较高。若嫌天书壁太难去,不去的话亦不妨碍上大东山的行程。
另一个难位是从西北脊登鸭脚沥,此路愈行愈密,很易找不到路胚,部分路段要闯过及膝草林。登顶后从南脊下山,发现南脊路天明显易走。如果想上鸭脚沥,建议用南脊来回。此外,若不上鸭脚沥,行横山径也不妨碍往大东山的行程。至于上落莲花山的路比鸭脚沥理想,但落莲花山都有部分路段多碎石,较易滑倒,需要小心。
在必经之路上,上婆髻山低埔脊要行崎岖的原始山径,路面有大石,也有碎石,亦有泥面,考验上山技巧。最后,落伯公坳的凤凰径多石级,有些石级很大级,都考验落山技巧。
【9】上山交通
起点是东涌,所以交通方便。搭港铁的朋友,可以从东涌站D出口起步,过对面马路,沿翔东路走。如果搭巴士的朋友,可以在东涌消防局下车,横过顺东路,沿围绕裕东苑的单车径走,接翔东路。
【10】落山交通
在伯公坳等大屿山巴士下山,多条巴士路线会途经,但在秋冬周末假日的黄昏,大多巴士已经在梅窝、大澳、昂坪上满客,常常飞站。通常巴士公司都会在落山的繁忙时间派员到场,监察人流,若果人龙太长的话,有机会派出加班车。
【11】中途撤退选择
选择1白芒:上完婆髻山低埔脊到天书壁一带,若果要撤退的话,可以往白芒方向离开,落山难度会比原路走简单。
选择2南山:行到莲花山及双东坳一带,若果要撤退的话,可以沿凤凰径另一方向落南山。
【12】沿路概况
在东涌市中心买齐粮水,沿翔东路右边的行人路走,穿过裕东路下的隧道,右边有楼级上东梅古道。可以不上东梅古道楼级,续沿翔东路旁行,经过一个马路路口,继续跟行人路行,留意右边山坡。不久,见到有条小铁梯跨过一条粗喉管,那里就是上山的地方。
👇按图看清路线及沿路风景👇
跨过小铁梯,沿引水道口右边的楼梯上行,转左过桥,横过水道,沿水泥路行多一会,就会见到不断向上的天梯。这条楼级一边有扶手,不见尽头。楼级会一直上到约100米高之处,请慢慢走。路线初段就这样急速攀升,千万不可以心急,否则很易“爆”。
👇按图看清路线及沿路风景👇
行至楼梯尽头,沿水泥直路到另一边,转右接原始山径,继续攀升。这条是婆髻山的低埔脊,会一直攀升至370米高,接上横山径后才变平路。低埔脊的山路虽窄但明显,不断上斜就不会行错路。路面有泥沙,亦有碎石,间中会有大石,亦有部分是大岩石面,集合不同类的天然路面。愈往上行,景色就愈开扬,可以俯瞰东涌景色,但树荫亦愈来愈少。
👇按图看清路线及沿路风景👇
接上婆髻山的主径,请转右走;转左是往白芒的撤退路线。这段路宽阔,又较平坦,间中有楼级向上,比起刚才低埔脊轻松。上些梯级后,行到一条平坦的大直路,留意右方的小丛林,那里除了是个休息的好地方,还是前往“彩蛋”天书壁的分岔路口。如果不往天书壁,可以继续跟大路行。
👇按图看清路线及沿路风景👇
转入丛林,行两步又有分岔口,右路上薄刀屻,左路往天书壁。落天书壁的路崎岖,要爬下一条满布树根的石隙。手脚位足够,放下背囊才落去会较轻松。落了石隙,沿小径很快便到天书壁底,可以从下欣赏这个北龙石涧的源头。看完天书壁后原路折返,爬上石隙,爬上去比爬落去简单,回到大路后,继续往大东山的方向走。
👇按图看清路线及沿路风景👇
不久,石级山径不断攀升,途中可以回望婆髻山及薄刀屻的景色,上到大约550米高的牛牯膊山腰,山径稍缓,可以回气。过了牛牯膊,往鸭脚沥去。主径绕鸭脚沥山腰过,易行且上攀不多,但今次行程决定一探鸭脚沥顶。利用网上地图定位,留意主径左方,发现经西北脊登鸭脚沥的路口。如果不登鸭脚沥,沿主径会更快更易往莲花山及大东山的方向。
👇按图看清路线及沿路风景👇
西北脊登鸭脚沥的路不太明显,某些位置不见路胚,只好往山顶方向强行爆上,并按网上地图的定位,接回狭窄的小径。721米高的鸭脚沥顶没有三角测量站,顶上多芒草,可以俯瞰大屿东的老虎头及愉景湾一带。看完风景,沿南脊下鸭脚沥,比西北脊的路明显及易行,落到山坳的T字路口转右,很快就接回主径,续向莲花山走。经过上攀鸭脚沥顶的经历后,不太想上三山台,宁愿保留体力上莲花山。
👇按图看清路线及沿路风景👇
沿主径绕经三山台后,缓缓而上,便来到莲花山下,路口转左上山;如果转右的话是绕经莲花山山腰,一样去到双东坳。上莲花山的路比鸭脚沥好走,因为登莲花山的人较多。莲花山高766米,顶上有三角测量站,亦多芒草,还有一块著名的石景叫“天帝之床”。那是一块又大又平的石头,躺在上面享受微风及阳光都几舒服。
👇按图看清路线及沿路风景👇
从另一边下莲花山,近顶的一段落山路颇斜,可能有点滑,但过了之后都算几好行,接回主径,往双东坳走去。双东坳是莲花山及二东山之间的山坳,今次的路线会在这里汇合凤凰径,转左可往南山撤退,转右往烂头营。在双东坳上二东山的路看来不太好走,先到烂头营较好。
👇按图看清路线及沿路风景👇
经过黄龙坑郊游径的入口,就行到烂头营。黄龙坑郊游径是一条落东涌的行山径,但石级很大级,落得很急,会行到脚软。在烂头营竖立了一个介绍大东山的牌子,转右是沿凤凰径往大东山,今次先转左往二东山。上二东山的路十分明显,跟住芒草间的路径上行。二东山顶有间石屋,景色开扬,可以欣赏烂头营及大东山的景色。
👇按图看清路线及沿路风景👇
在二东山顶休息一会后,原路折返凤凰径,缓缓上斜,往大东山进发,途经各间烂头营小屋,路旁尽是芒草。离开烂头营,上到蠄蟝石及观景台,有小径往大东山山顶。由于今次路线已颇长,所以不登大东山顶,续沿凤凰径走,往伯公坳下山。凤凰径两旁也有很多漂亮的芒草丛,不用上大东山顶的。
👇按图看清路线及沿路风景👇
落伯公坳的山径大多是石级路,有些梯级都几大级,考验下山的脚力,尤其经历了数小时的上山路,体能已用得七七八八。落到伯公坳的凉亭,那里有简陋的洗手间。行到东涌道的马路,回东涌的巴士站在对面马路。请不要跨栏过马路,请沿马路上斜,至东涌道最高点才过对面,在巴士站排队等车,完成这次6小时的行山旅程。
👇按图看清路线及沿路风景👇
【13】山艺教练小贴士
“山乐”的山艺教练卢泽琛说:“我认为可以在衣物准备上补充些少。由于大东山一带海拔较高、而且经常有雾,气温会较市区为低,宜带备后备衣物及防水雨衣。”
卢泽琛提到行山人士宜注意风寒效应,流动的空气会将身体的热量带走,所以处身在大风的环境感觉到的气温会比温度计量度得的还要低。这个就是风寒效应,该效应会随风速的增加而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