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次化疗无碍羽毛球梦 林芷煖换上金属臂 活出铁血人生

撰文: 张倩仪
出版:更新:

童话故事的设定离不开柔弱女生等待王子打救,人生也受到支配;惟你也可以像林芷煖一样,活出设定外的不一样的人生。
翻开林芷煖的履历,香港伤残羽毛球代表、亚残运女子SU5级单打单循环赛铜牌、一个一个的国际赛荣誉,不难想像眼前女生有着铁汉本能,而球场以外的她,更是一名铁血斗士。
(编按:林芷煖在2023年5月11日透过Instagram宣布将代表澳大利亚出赛,本篇访问于2020年11月撰写)

残疾羽毛球手林芷煖将代表澳大利亚 透露最需要帮助时被取消港队资格

林芷煖8岁一试就爱上羽毛球,训练和比赛变了生活模式,直到10岁那年肩痛不愈,才发现是骨癌的症状。“我是不是会死?当时我只想到这句,因为很多电影、电视剧都是这样播的不是吗?通常(角色)有癌症的时候已经是末期,然后一根头发都没有,再来就会吐血就拜拜。”

“天既然选择了我是有原因的,可能就是一个考验吧。”她选择了笑著对面人生中的所有甜酸苦辣。(张倩仪摄)

当然最后“吐血拜拜”只属想像,但罹患骨癌却是事实,而对“死亡与否”的疑问一直萦绕,就连医生都没有一个答案。忆述当时,林芷煖直言脑海充斥着死亡:“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再、踏出医院;在还未做化疗时,我请求医生让比赛最后一次。”结果林芷煖获医生放行,纵使身体状况不适合激烈运动,但她仍拿着球拍到场边待着。

【林芷煖的日常】:(接图放大)

+10
林芷煖8岁一试就爱上羽毛球,训练和比赛变了生活模式,直到10岁那年肩痛不愈,才发现是骨癌的症状。(Instagram)
没有事比死亡更可怕,那何不拥抱现在。(张倩仪摄)

林芷煖对羽毛球的热诚无庸置疑,病床上左手吊着盐水,她却发现右手可以动,并拿起球拍在空气中挥拍,这是她住院日常,更是病痛间的小确幸。说着病房间挥拍的“嚯嚯”声,芷煖仍能逗趣地形容,惟说到化疗她还是忍不住哽咽:“每次化疗,就会又吐又晕,根本吃不落东西,一落药起码3至4天才能起床和吃东西。”14次化疗后,林芷煖接受手术并把左手肩膊和上臂换上金属骨。留下一条疤痕事小,但当日常动作变成阻碍,对这个好动女生是莫大困扰:“拍手、穿衣......甚至是戴胸围,都只能右手迁就,并用右手拉扯左手,再以慢慢把扣口锁紧;左手好像没了知觉,又常常脱臼。”

林芷煖直言自己从不忌讳穿背心、泳衣,因为这疤痕没有不好看。(张倩仪摄)

“换金属臂的痛,我可以承受,但......”接下来,又吐又晕吃不落东西的生活再次重复,另计手术前的,她却经历正正28次化疗。“有几次,医生决定剂量落重一点,接连身体就很大反应,神知不清,别人讲话听不到、手又动不了,完全像是尸体一样;后来进了隔离病房,失禁,辛苦到......不如算了。”

不如算了?最后芷煖挺过来,打赢了人生最大、最难打的一仗。

她笑说爱美只是因为爱镜子里精神的自己,而运动就是最好的化妆品。(张倩仪摄)

换上金属骨,挨过最可怕的化疗,说着说着,她又笑了:“我甚么都经历过,好像再没有事再可以击倒我。”重提影响人生的疾病,现在的林芷煖说得豁达,她亦感激自己在难以想像的痛苦里从没埋怨天尤人。她亦笑说幸好自己是羽毛球运动员:“如果是篮球员,失了一臂就很难再打,但羽毛球更讲究平衡,单手还是可以的;至少我还可以跑、挥着拍。”

小时候除了羽毛球,就是画画;长大后曾参与电影美术工作,但最后因转为全职运动员而暂时放弃。(张倩仪摄)

访问当日林芷煖与活动上的灰姑娘人偶合影,惟她笑说自己不像公主,因为独立、刻苦、靠自己才是林芷煖的生活模样。场上挥洒汗水争取佳绩,场外以人生阅历勉励同路人,她对左肩的疤痕从不掩饰,大方的揭开衣袖并说:“既然发生过,‘有咩好收埋?’”

她不在乎人生有多难过,她在乎的是,痛楚带来的生命力。

“Stay strong and journey on”正是她的写照。(张倩仪摄)
芷煖的乐观,抱住只要活著就会充满希望的心态,让所有事都变得简单得多。(张倩仪摄)
+1

同场加映:生而被标签・三|镁光灯下的穆斯林 摘下头巾 她是爱自由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