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麦理浩径40周年 前渔护署助理署长王福义细数开路功臣
今年是香港最长行山径麦理浩径启用40周年。
为何政府会设立这条行山径?是否时任港督麦理浩下令?
前渔护署助理署长王福义在1978年加入该署,最初担任林务主任,见证麦理浩径成立。他向《01体育》记者讲述设立麦径的背景及经过。
在香港郊野百废待兴的岁月,王福义加入渔护署(当时称渔农处),担任林务主任,参与划定郊野公园及郊游设施。他表示当年没有直接跟进麦理浩径的规划,但了解负责同事的工作。他指出设立麦径并非港督麦理浩的命令,而是渔护署内部的想法。王福义记得,另一名本身为园境设计师的林务主任莫素珊是麦径的主要设计者,还有希活等同事协助,他们大多从英国来港。
王福义说:“当时大家想,差不多划完郊野公园,不如做一些纪念性的事,主要想庆祝完成郊野公园的划定,并多谢港督麦理浩对郊野公园的支持。”《郊野公园条例》在1976年生效,之后渔护署开始划定,至1979年中下旬完成21个郊野公园的划定,而麦径就在当年10月26日启用。王福义续解释:“麦理浩立法,出政策又出钱去支持郊野公园,给我们很多钱去做。以前戴麟趾不太积极,不是他不肯,是他那时社会一团糟,有动乱。”
高级技术主任蔡文斌负责制地图
除了莫素珊及希活等负责规划路线设施的林务主任,王福义还提起两名有份协助建立麦理浩径的同事,但如今各散东西了。这名前渔护署助理署长说:“麦径路上要有指示及地图。麦径的地图就由蔡文斌先生负责。他是高级技术主任,由他领导的小组负责画制图。他现在去了美国,而莫素珊则在新西兰。”
标志弃用麦理浩形象
王福义之后讲到麦理浩径标志的设计者、已故香港雕塑家唐景森,“他很叻,郊野公园的设计大多出自他的手笔。”但王福义表示现时的版本并非唐景森的最初想法,“开头打算用麦理浩,不过我们觉得用‘鬼佬’不好,于是就找个中国人的身影,这是个年轻人。这个姿势是行到近山顶的位置休息,眼望远方看前路。我们就觉得这个标志几好。”王福义还大赞一班在郊野公园前线修筑设施的工友,指他们才是建立麦径的最大功臣。
麦径证明郊野公园连绵不尽
麦理浩径东起西贡的北潭涌,西至屯门,全长100公里,横跨西贡东、西贡西、马鞍山、狮子山、金山、城门、大帽山及大榄郊野公园。王福义表示麦径正好展现郊野公园的连续性,他说:“证明香港的郊野公园不是孤立的,之间是有联系。你由西贡去到屯门都不需要离开郊野公园范围,这个connectivity(连续性)十分重要。”
王福义续表示,郊野公园连绵不尽,有助保护生态,他说:“对于所有动植物来说,如果保护区面积够大,还能够相通的话,比孤立的更好,如果周围都被都市包围的话,资源有限。面积愈大,愈有联系的话,走廊愈阔,对动植物的迁徙有更大帮助。”此外,在《郊野30年》一书中提到,修建麦理浩径除了可推广越野远足外,还借此突显香港占地甚广的保护区。
你要防什么?防大陆,还是日本仔?其实防到什么?防偷渡吗?也根本不是……我觉得这是无稽之谈。
《维基百科》的麦理浩径介绍指,此径乃麦理浩下令英军开辟,初期主要用作训练英军。得悉这段简介后,王福义的反应很大,他说:“当然不是!当时行山多数是中国人,只是最初毅行者有些啹喀兵参加。”他强调设立麦理浩径是渔护署内部的想法,而且麦径并非新路,不用另外开辟,只是将村路及马路接驳在一起。当时郊野公园的人员为山径除杂草,加以修葺,并开辟郊游地点,设立地图路标及指示牌,就将那些散落郊野的村路及山路变成一条连绵100公里的麦径。
麦径具军事用途属无稽之谈
《维基百科》之后还写,有人推测麦理浩径是一条军事防线,连结新界及九龙各制高点,因为英国忧虑香港前途。王福义得闻后哑然失笑,他说:“你要防什么?防大陆,还是日本仔?其实防到什么?防偷渡吗?也根本不是。香港那个年代最主要是防偷渡,而偷渡就不是在那个位置。我觉得这是无稽之谈。”
虽然麦径中段经过二战期间的醉酒湾防线,有不少二战时代遗留下来的军事建筑,例如碉堡及战壕,但王福义再次用“无稽之谈”来形容麦径具军事用途的说法。他续说:“你想一想,麦理浩径是没有驻兵的,也没有堡垒,又无险可守,有些路段有的不经最高的山顶,很多时都在山腰过,连北边都看不到。你是防北,还是防南,抑或是防海?根本是无稽之谈!”
今年是麦理浩径启用40周年,《01体育》将会以一系列的报道及活动,去追寻这条全港最长行山径的故事,让市民了解麦径的风光与历史,回顾在这条100公里山径上发生过人和事。
【麦理浩径通走1】40年前麦径首个公开山赛 华人挑战英军纪录
【麦理浩径通走3】大埔道汉堡包先到先得 梁笑凤靠拖鞋上大帽山
【麦理浩径通走4】冠军杨振德终点等8小时 只为妻子冲线后添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