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没有打下过美国的间谍气球?
在中国官方持续批评美军击落飘过美国上空的“流浪气球”是过度反应之际,中国社交媒体上近日却回顾起中国军队在上世纪70年代击落美国间谍气球的英雄事迹,流传之广,连远在法国的外交官都承认有所耳闻。
根据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官网发布的文字实录,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星期一(2月6日)接受法国LCI电视台《观天下》栏目直播专访时,被问及如果有美国飞艇进入中国领空,中国会如何处理时说,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几次,但每次中国都是低调处理,没有炒作。
不过,当面对追问确认时,卢沙野却话锋一转,表示自己“并非该领域的专家”,只是在此次气球事件发生后,看到了中国社交媒体上出现的一些报导和讨论,“据说以前也发生过美国或其他国家的气球飞过中国领空的情况”。
当访员问卢沙野 :“如果是间谍气球,你们(中国)会怎么做?”的时候,卢沙野说,在动机非常可疑的情况下,中国有击落过间谍气球,但随后又再撇清关系道:“当然这是社交媒体上的说法,我没有确凿证据。”
作为一名大使,卢沙野似乎不可能不知道中国到底有没有击落过美国的间谍气球,问题恐怕在于他要不要说,或有没有获得授权说而已。他的表述只让人更加好奇,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又究竟是什么样的传奇故事?
语焉不详的击落记录
诚如卢沙野所说,中国过去的确对可能进入境内的美国高空气球处理得十分低调,在官方媒体上并没有搜索到有关的报导,而卢沙野也没有给出他所看到的说法的更多细节。
不过,中华战略学会资深研究员张竞在给《联合早报》的撰文中,提到了在1974年5月,解放军曾派机击落美军侦察气球,并将执行任务的飞行员视为英雄一事。值得一提的是,彼时虽然由于中苏决裂和尼克逊(Richard Nixon,又称尼克森)于1972年访华,中美关系已有所缓和,但两国尚未正式建交。
以更为详细的时间点为关键字上网搜索后,虽然同样没有权威来源的资讯,却能找到多篇来自不同自媒体帐号、内容却大同小异的文章,以小说般的叙事笔法,讲述了一名解放军英雄飞行员1974年在河北上空击落了美国间谍气球的事迹。
这些文章中可能最早的一篇,是由自媒体帐号“滚滚看历史”2021年8月30日发表在今日头条平台上,题目也颇为吸睛:“他超越苏联人,打落美国高空间谍气球,周总理亲邀参加国庆招待会”。可惜的是,不论是这篇还是其他讲述这个事迹的文章,都没有提及内容的资讯来源。
观察这些文章的发布时间可以看出,这个事迹除了在近日“流浪气球”事件后被再度翻出、提起,在去年年初俄乌战争陷入胶著、中美关系受此影响更紧张时,也曾被传播过一轮。
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事迹,为何会在沉寂40多年后,在最近两年被频频提起呢?
声情并茂的网文故事
以一篇发表于今年1月28日,“流浪气球”事件全面曝光几天前的文章为例,这些大同小异的文章大都以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下令击落美国间谍气球为标题卖点,并在开篇强调1974年的这只气球,是经过了当时在冷战中力抗美国的苏联后,飘入中国境内。
文章称,当时这只间谍气球已经遭到了苏联精锐空军的拦截,但是未被成功击落,并称如果任由气球从中国新疆一路飘到河北,中国的军事机密将被美国一览无遗,“中国是绝对不会允许美国如此嚣张的公然侵犯和挑衅的”。
文章声情并茂地写道:“这件事情很快就惊动了中央,一向温文尔雅的周总理立马就变了脸色,向空军总部下达了一道指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这个高空间谍击落在中国境内,灭灭美国嚣张的气焰!”
文章随后用大量的篇幅,极为详细地从第一视角描述了解放军北京军区飞行员董培击落这个气球的全过程。根据描述,作为第三个升空的拦截飞行员,董培在看到前两人击落失败后,迅速开动脑筋想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新作战计划,要冒著牺牲自己及所驾驶的歼-6歼击机风险,更加靠近目标后再进行击落。
文章说,董培这样的方案完全不符合飞行条例,“但是那个时候董培脑子里已经想不了这么多了,国家神圣的使命感促使著他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一定要想方设法把气球击落!决不能让它在中国空军的炮口下跑掉!”
最后,董培成功击落了美国气球,并且没有因为违反条例受到批评,而是被视为英雄人物。文章随后写道,成功击落的消息传到军区、上报领导后,周恩来亲自邀请董培以工农兵模范的身份参加国庆25周年招待会。此外,被击落的气球残骸,据说也被放置在中国人民军事革命博物馆展出。
客观来说,这些文章叙事相当精彩,许多线民留言纷纷表示“看得爽快”,也不去计较这么细致入微的描写,却没有相应的当事人专访或回忆录作为支撑的可信度。
真假难辨的英雄事迹
虽然这些文章以文学性见长,但文中也出现了不少可以考证的细节。
例如,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1974年10月1日关于国庆招待会的报导中,数百人的“工农兵英雄模范人物”“先进工作者”“红卫兵代表”“街道居民代表”等名单中,确实有名叫“董培”的人出席。不过,他是否为上文提到的、受到周恩来亲自邀请的英雄飞行员董培,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虽然有的文章中提到了董培在这次英雄事迹后,因身体原因退役返回老家广西柳州任职直至退休,但网络上也找不到与此相关的内容;据说是董培的老照片,也只出现在上述文章中,无法考证原始出处。
也就是说,中国互联网上能找到的有关董培的资料,只有这一个近期才出现的传奇故事而已。
此外,据说被保存在军事革命博物馆中的美国间谍气球残骸,在博物馆的官网上也搜索不到相应的展品资讯。
博物馆网站中唯一出现了对气球或飞艇描述的,是在有关歼-7歼击机的介绍中提到,解放军空军曾驾驶歼-7击落入侵敌机六架、高空侦察气球300多个。不过,这也与网文中描述董培驾驶的是歼-6歼击机并不一致。
概括来说,远到歼-7的战绩、近到一则2019年的宣传片中提到,军方用歼-10击落了一艘有动力无人飞艇,中国确实在几十年间击落过不少高空气球。但具体有没有击落过来自美国的间谍气球,1974年董培的英雄事迹又是否属实,却并不能完全确定。
面对这起轶闻,如果想要进一步考证,可能只能等官方发话,或是在首都北京实地参观一下军事革命博物馆,看看是否有气球残骸展出了吧。
诚然,就如卢沙野大使所说,中国官方过去对高空气球事件的处置,确实是低调得不能再低调,正史几乎完全不怎么提。不过,看来在某些时机,轶史则会流出片言只语。个中原因,值得政情观察者探究,在中美关系近年节节后退的大背景下,似乎也不难理解。但也可能因为如此,卢大使在电视专访中面对访员含蓄质疑中国对美国击下气球的谴责是否有双标之嫌时,回应起来就难免含糊其辞、语焉不详了。
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