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气球事件:中国新外长秦刚的第一场重要考试
一个月前,秦刚接替王毅出任中国外交部长,一个月后,一场在在中美关系中骤然来临的“气球事件”就摆在了这位新外长面前。
1月31日,五角大楼发出警告,一个“疑似中国间谍气球”进入了爱达荷州附近的美国大陆领空,随后在拜登政府、军方、媒体及两党政治人物的猛烈输出下,这只据中方所说为“失控气象气球”的飞行器在华盛顿和中美之间引发了轩然大波。原本计划于上周末对中国进行访问的布林肯因此取消了对中国的访问,这原本是2018年以来首位打算访问中国的美国国务卿。
2月4日,,美军出动F-22战斗机发射击落了这枚中国流浪气球。此举激化了原本即相当紧张的中美关系。中国外交部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抗议”,批评美方“执意动用武力,明显反应过度,严重违反国际惯例”,并表示“保留作出进一步必要反应的权利。中国国防部发言人也“对美方这一做法表示严正抗议,保留使用必要手段处置类似情况的权利。”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峰向美国驻华使馆负责人提出严正交涉,指“美方反应过度”,“损害巴厘岛会晤努力”。
美国媒体将此称此起事件恐怕会成为“世界强权新危险对抗局面的关键时刻”。军方、情报机构和两党政治人物也将这枚气球描述为中美对抗升级的象征,是日益升高的中美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缘对抗等多重竞争的具体体现,甚至将之夸张性称之为美国本土自珍珠港和“911”以来的第三次袭击威胁。
中国的中美关系与国际政治专家也认为这可能成为中美关系演变过程中的其中一个里程碑事件。
这一事件目前还在继续发展,最新消息是美方在击落气球后表示没有将残骸归还中国的打算,中国则表示“将坚决捍卫自身正当权利”。不过,好消息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还未就事件做出公开表述,美国总统拜登则表示气球事件“不会削弱中美关系”,从而未事件后续留下了缓和余地。
中共二十大后,中国显著改变了原本在外交与内部社会经济治理的某些做法,降低了与西方国家的对抗力度,并调整了原来极为严厉的疫情防控政策,以便为面临巨大增长压力的经济民生发展提供更多弹性与活力空间,但是气球事件无疑为原本就脆弱的中美关系又增加了一些不确定因素。
因为美国在国际舆论场掌握着话语权优势,气球残骸又在美国手里,美国在此次事件中明显居于主动地位。刚刚从驻美大使任上转任外交部长的秦刚如何处理这起事件,将成为其上任后的第一场重要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