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锁变“静态管理” 纽时:中国为防疫“造词”引发混乱及不满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接近3年,内地防疫政策在继续坚持“动态清零”基础上出现了诸多重要变化。然而,据美媒周五(30日)报道,当局透过政治修辞来修饰防疫政策,例如把“封锁”改为“静态管理”,一些防疫宣传口号和“造词运动”已令不少民众感到混乱和不满。在上海,更有民众以“荒诞”来形容进行限制时所使用的“非必要”一词。
“纽约时报中文网”报道称,中国政府为其自上而下的清零政策提出了众多“战斗口号”,以争取大众的支持,这些口号包括“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历史会记住为这座城市坚守和付出的所有人!”、“发现一起,扑灭一起!”等。当局严重依赖宣传来证明越来越久的封锁和繁重的核酸检测要求的合理性;在网络、电视、喇叭里和社交平台上,信息轰炸变得咄咄逼人,令部分民众备感沮丧,这些信息淡化了严格的疫情防控的现实,有时近乎荒谬。
在上海金融传播公司任职的薛先生便表示,上海封城期间,自己一度没有食物,官员信誓旦旦称尽一切努力解决民众食物短缺问题,可政治宣传和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他最后足足等了1个月才获得当局援助,期间只能邻居求助,“我非常气愤,很恐慌、很绝望”。同在上海的22岁营销专业实习生孔玲婉玉则对官方限制民众离家、外出就餐或与他人聚会时所用的“非必要”一词感到不满,“凭什么由你来界定‘非必要’呢?”、“挺扯的,很荒诞”。
封城期间被关在家2个月的33岁上海电影摄影师杨潇同样对这些宣传词感到厌倦,他表示,其代表著公权力的扩张,渗透并控制了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对此不知所措,认为民众的生活完全被宣传话语和公权力所支配。
报道称,据估计,自疫情后中国至少已出现120个与新冠相关的宣传词;当某些措辞可能让大众感到不安时,当局便会想出新的说法取以代之,如将“封锁”一词替换为“静态管理”、“静默”或“居家办公”等。
萧强是美国加州一家专门记录中国审查制度网站的创办人,他认为,当局通过政治修辞来修饰防疫政策,进而“哄”民众,减少其对抗性反应;现在避免使用“封锁”一类字眼,就是希望大众继续遵守严格防疫措施,同时却不会恐慌、抵抗。他又以“混沌模糊、不伦不类”来形容官方对政策措辞的改变,认为其造成混乱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