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一周年|袁隆平铜像三亚揭幕 超级耐盐碱“巨型稻”天津插秧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一周年。今日(22日)上午,海南省三亚市在水稻国家公园袁隆平纪念园举行袁隆平铜像落成揭幕仪式。
1968年冬季,袁隆平到三亚开展杂交水稻南繁育种。1971年,袁隆平利用在三亚南红农场发现的特殊不育野生稻资源,成功突破对杂交水稻的研究。50多年来,袁隆平先后在三亚基地选育出数十个杂交水稻品种,其中有10多个品种被全国大面积推广。
袁隆平逝世一周年前夕,其团队培育的超级耐盐碱新型高杆高产“巨型稻”,上周五(20日)在天津市宁河区东白庄鱼场开始插秧,是华北环渤海地区首次在盐碱地上试种非转基因“巨型稻”品种。
“巨型稻”由袁隆平团队水稻专家、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夏新界研究员,历经十余年所创制的超高产优质水稻新种质。“巨型稻”每亩用种量1斤可达到普通水稻4至6斤的成长效果。稻株成长后,高度可达1.8至2.2米,单位面积生物量可达40吨/公顷,为现有水稻的1.5倍以上。
种植户介绍,“巨型稻”为单株插秧,每株秧苗间隔约40厘米,为其生长留出充足空间。同时,“巨型稻”可实现稻渔共养,其蓄水深度可达40至50厘米,可以养鱼、蛙、虾、蟹、鸭等水产经济动物,建立起“稻渔共生”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