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火箭心”挽救心脏衰竭者 航天建造技术“转化”创奇功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心脏负责将血液泵送至全身,但心脏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会减弱,令心脏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身体器官需要。由于心脏衰竭会愈发严重,患者只能依靠药物、换心,或植入俗称人工心脏的心室辅助器改善病情。
2019年,内地成功研发一个直径仅5厘米、重180克,有“火箭心”之称的HeartCon心室辅助器,并先后为多名心脏衰竭患者植入。今年1月,一名来自四川、年仅30岁的心脏衰竭末期患者亦植入“火箭心”,成功挽回性命。

HeartCon心室辅助器因充分利用中国火箭制造的多项技术,因此有“火箭心”之称。(网上图片)

“火箭心”项目临床试验主研专家、泰心医院院长刘晓程介绍,目前心脏衰竭的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全世界约有8000万心脏衰竭患者,中国约有1600万人。由于合适的心脏供体严重匮乏,中国每年心脏移植数量仅几百宗,远远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大量患者只能等死。

刘晓程表示,第一、二代的人工心脏都有缺点,包括容易感染、引发凝血等。目前,世界各国开始第三代人工心脏的研发,特点都在于转子与轴承没有接触,利用悬浮技术,而“火箭心”则采用磁液双悬浮、泵机一体化、电控双冗余的总体技术方案。

据介绍,HeartCon心室辅助器因充分利用中国火箭制造的多项技术,又有“火箭心”之称。航天泰心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许剑指出,“火箭心”在电机、流体、控制、驱动、材料、精密加工等领域,都应用造火箭伺服控制系统的相关技术,包括采用制造火箭的常用材料钛合金,质量轻且经久耐用。

刘晓程介绍,植入人工心脏后,患者只需服用抗凝药,不需服用抗排异反应的药物,且只需一根比筷子还细的导线从肚皮穿出,连接控制器和电池。同时,由于“火箭心”采用磁液悬浮,转子没有磨损,因此并没有使用期限,即使出现故障亦可更换。

刘晓程表示,第一款“火箭心”正密锣紧鼓开展临床试验,料今年就能正式获批上市。同时,项目团队已研究出第二款“火箭心”,重量只有90克,目前已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测试产品,体外溶血实验效果表现良好,正准备批量生产及申请PCT国际专利。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