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芯片业现盲目投资及烂尾项目 业界指中外差距非靠烧钱可弥补
面对美国制裁,中国近期大力扶持半导体行业,引发全国发展芯片产业的热潮。然而工信部副部长王志军周六(2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发展规划论坛上表示,目前芯片制造等行业出现盲目投资和烂尾项目,需要规划和加强监督。
另有业内人士近日向官媒表示,中国此前大量进口美国芯片,本身技术基础不足,当中差距远非靠“烧钱”就可以弥补。
王志军表示,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领域,以及光伏等新兴产业前些年存在重复建设或产能过剩的问题,目前芯片制造等行业也出现了盲目投资和烂尾项目,前一阶段集成电路制造方面的投资也被揭造成巨大损失,需规划及加强监督,并要看到兼并重组是有效的形式,让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和低水平扩张,实现规模化发展和提升竞争力。针对中国部分新兴企业规模比较小、同质化严重、缺少全球领先的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等,他建议通过兼并重组的聚变效应,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根据企业注册跟踪机构汇编的数据显示,今年注册了与半导体相关业务的中国企业达5万多家,是5年前注册总数的4倍,惟当中许多公司属房地产开发商、水泥制造商和餐饮企业等,与芯片行业没有密切联系,透过将自己重塑为芯片公司,这些公司可受益于政府激励计划,包括免税和政府资助等,行业因而出现鱼龙混杂的状况。
至于因资金链断裂导致烂尾的芯片项目烂尾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例如,2017年成立的武汉弘芯号称投资额高达1280亿元(人民币.下同),拥有“国内首个能生产7nm芯片的ASML高端光刻机”,还招揽台积电前高管。然而成立不到3年,武汉弘芯就面临资金链断裂,ASML高端光刻机也以5.8亿元抵押给了银行。目前,湖北省重大项目中已将武汉弘芯移除。
另据陆媒统计,分布于江苏、四川、湖北、贵州、陕西等省的6个百亿元级半导体大项目近一年多以来先后停摆。如去年初,由贵州华芯集成电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与美国高通公司合资成立、曾有芯片界“明星企业”之称的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被爆关门。有分析认为,华芯通依靠高通的技术研发服务器芯片,惟高通后来放弃服务器芯片业务,加上贵州的技术储备不足,当地产业基础、经济实力、人才资源也有限,或多或少促成了华芯通的关闭。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近日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指出,中国的很多行业存在容易“一窝蜂”拥上去,却缺乏具体构想,造成低水平重复的问题。对于芯片行业投资“燥热”,倪光南认为很多芯片项目出现问题都是在地方,这可能是出于拉动GDP或各种原因,缺少规划协调,需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兼顾。对此,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早前已表示,国家发改委将加强规划布局,加强对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建设的服务和指导,有序引导和规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秩序等。
想了解更多中国芯片行业近期情况,请点击图集浏览:
另外,亦有业内人士认为泡沫并非因为简单的“一窝蜂”,一名曾参与芯片产业建设论证工作的科技企业负责人表示,中国本身技术基础不足,差距远不能靠“烧钱”弥补,还需要技术、人才、经验,何况芯片投资所需要的资源,一般地方政府和企业远远承受不起。该负责人举例指,曾有企业表示希望拿出约200亿元投资建设一家芯片企业,但他告诉他们:“200亿或许可以做低端芯片,但做高端芯片,丢进去连水花都看不到。”
该负责人进一步称,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布局高科技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芯片领域进行投资,然而许多地方官员对相关领域的门槛和风险了解不足,认知有限。
另一名国内投资界人士也表示,他考察过不少芯片项目,但最终都没有投资,并称部分企业所谓的技术只流于PPT等简报程式上,甚至有企业根本不是真心实意做事,搞项目只是为了向地方政府要地,然后再靠地赚钱。
(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