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2020】人大代表建议取消境内记者会外文翻译 彰显文化自信
全国人大代表、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表示,中国一些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中外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等都设有外文翻译。但通过调研,阳卫国认为外文翻译没有必要性,建议在国内举办新闻发布会等重大外事活动中取消外文翻译或采用同声翻译。
阳卫国就有关建议提出四项理由。一是合乎法理,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文是联合国法定通用语言之一,早在联合国成立之初就载入了《联合国宪章》,这意味着中文具备了在外交活动中使用的法定地位。而中国外交部也早已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将提供的中英文两种语言改为仅提供中文,不再提供外文翻译。因此,取消外文翻译,是完全合乎法理的。
二是彰显文化自信。语言是文明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官方性质的新闻发布会或记者招待会上,取消外文翻译,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在全球的有效传播,提升中文的感召力、影响力,增强中国在国际舆论的主动权、话语权,进而彰显中国文化的自信。
三是维护汉语尊严。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文字,外国记者在中国境内参加的各种活动应该入乡随俗,尽可能掌握和熟练使用汉语,这也是记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同时,在国外类似的场合,也并没有提供中文翻译,秉承对等原则,维护汉语尊严,在国内也应取消外文翻译。
四是提高沟通效率。在新闻发布会或记者招待会上,每个人的话都要用英语或汉语来翻译一遍,时间整整延长了一倍,效率明显随之下降。如果取消外文翻译,这有利于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网民热议:
取消外文翻译, 那么如何保证国外媒体的报到是客观公正的,而不是歪曲误导,必须有官方的外文版本作为标准,才能避免不良媒体的曲解和误读,才能让国外人民了解真实的中国。
合法,自信,有尊严,效率高。支持!
强化汉语国际地位。
难道你不知道外文翻译的同时,我方有更多机会思考问题如何回答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