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近思录:“吹喇叭”的国社记者
五百多年前中国明朝中叶的正德年间,散曲家王磐感于当朝宦官当政对民众的压迫疾苦,写下一首《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擡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这首小令以喇叭隐喻当时的中官,隐晦表达当权者扶植利用这些“传话者”充当耳目、弹压民众使得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文章作者之所以选用喇叭这一乐器,是因为其可以吹奏的曲子都很简单,但音量特别大,能盖过一切。遂喇叭也被喻为一种传递官威的象征。然而,他们的“遭遇”却是值得同情的,要为上面办好差事,其实难免要背负骂名,所谓的“恶”大多只是摇尾乞怜的自存自保罢了(当然历史上少不了几个仗势凌人的)。
如今,这一人群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不复存在,但是但凡一个政权,对“喇叭”的需求反而是不可或缺的,身处一个舆论喧嚣的时代,其作用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近日,中国最大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廖君成为中国全国争议的焦点。这位女记者虽然在3月8日国际妇女节期间被官方嘉许为“战疫巾帼奋斗者”,却遭到其同行乃至更多的民间舆论讨伐和奚落。
在官方表彰6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立下战功的女性举行的会议上,廖君作为中国新闻行业的女性优秀代表获得表彰,官媒《人民网》直播其在表彰大会上的慷慨陈词,中共机关报《光明日报》以“向你致敬!逆流而上的女记者”专版报道其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勤奋工作。
在官方体系为廖君荣耀加身的同时,自称曾先后供职于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广东分社的“大社老记”顾万明在中国主流网站发出一篇《廖君,“大社老记”告诉你:新华社记者不是这样当的》。
“在疫情以来的表现,基本上辜负了记者的职责,没有给新华社的牌子增光添彩。可是你仍然获得了‘疫情防控一线的巾帼奋斗者’嘉奖,3月8日,还在湖北武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出了风头,你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一直坚持着,要用手中的笔去战斗到底’。这话与你的有关疫情的报道不相称。这只是部门认可了你,而人民凭你的表现是不会认可你的。既然你前期在以上两个关键问题上报道错了,成为压垮骆驼的稻草之一,你如果有一点良心,就应该拒绝领奖、发言的。否则人们就会说你是‘踩着别人的鲜血走上领奖台的’啊。”
该篇文章在中国新闻从业者间引发巨大的反响,他们纷纷表示“英雄所见略同”,并一致达成“瞧不起”廖君的共识,对她侧目而视。
无论对廖君的发难是基于同行相轻的情绪还是本着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在中国网络上,高产、本分的国社记者廖君之所以引起如此大反感,官方与民间评价之所以出现如此之大的差异,实源于其三篇至关重要的争议报道。
的确,正如中国官方所披露,这是一位不辞劳苦,勤奋高产的新闻工作者。
“她奋战在抗疫报道一线,‘5+2’‘白加黑’成为这段时间工作常态。从去年12月30日至今,共采写各类公开稿件500多篇,参考报道90多篇。采访、在办公室加班到半夜两三点是常事。她多次深入医院、社区等一线采访。近距离采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王广发,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朝林等。多次到火神山医院、武昌医院等定点收治医院,采访毛青、刘智明同事等大批医护人员。”
然而,这并不能掩饰其报道“李文亮等8名医生造谣”第一人的身份。她曾在2019年12月31日报道《实地探访华南海鲜市场店铺多数正常营业》,2020年1月1日报道《8人因网上散布武汉病毒性肺炎不实信息被依法处理》,1月3日报道《病毒未发现明显人传人证据》,正是这3篇重量级报道在后续疫情发展期间被一一“打脸”。华南海鲜市场确为重要疫情源头(即便无法确定是否最初源头),李文亮等人的“吹哨人”而不是造谣者身份被朝野承认,而“人传人”也在1月20日由权威专家钟南山亲口确认。
当然,廖君只是一名记者,所谓记者乃是记录而非做出判断。人们无法苛责廖君发出的每次报道都是最终定论,那不是记者的职责,她也做不到。但同时,谁也无法苛责民众对其身份抱持的怀疑态度,至今仍然耿耿于怀。正如其同行所质疑的那样,身在抗疫一线,即使在当时因为各种因素不能以记者的责任感对当时的防疫信息作出监督,为何在事后还能如此坦然并心安理得的接受表彰。
舆论再有愤怒,廖君也罪不至死。她接受的表彰是官方授予,作为一名官方记者,她只是像更多同行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完成了组织和自己角色所赋予的使命,她似乎也没有理由拒绝组织的肯定。退一步说,她就是为了名利,那又如何,在中共的宣传体制之下,廖君难道不是一个出色的宣传者吗?
其实中国舆论中不乏明白者,有自称认识廖君的一位媒体从业者点明“有些机构从来就不是真正做新闻的机构,希望他们总是做新闻,那是妄想。”
确实如此,作为庞大中宣体系之下的一个通讯社,新华社的万千员工或许有身怀职业新闻理想者,可自然也不乏庸庸碌碌,得过且过之人。而更多的人,不过混口饭吃,在强大的体制机制之下,跟着现有的运转节奏快速运转起来罢了。
更何况,就像李文亮终究只是“怯懦”到只想窃窃私语保护身边人那样,廖君终究只是个普通的新华社记者,其报道方向都是在内部经过严格的审核把关之后确定的,其报道内容不过是根据官方消息进行传递,甚至由她署名的新闻稿件或许都不是有她本人亲自采写,而是通讯员供稿。无论是上述的三篇报道,还是其他新闻稿件,那些不过是差遣之事。她不过是整个舆论宣传系统中的一环,廖君不参与,也会由其他记者报道。正如中国网民所言,没有廖君,也会有王君、李君、张君……
这些为廖君宽怀的话无论是抱着同情还是同为体制内人士的感同身受,其言外之意并不反智。换句话说,吹哨子的李文亮、艾芬能得到舆论的尊崇,那么吹喇叭的廖君又如何不能得到官方的奖励。他们都是两个不同体系下的成功者。
再回到3月8日廖君在那场表彰大会上得发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一直坚持着,我们要用手中的笔和镜头为武器,向世界大声讲述战役的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使命。”多么政治正确的一段精彩发言,无论是肺腑之言还是官样文章,其实对廖君不宜过度苛责。毕竟,谁又不是廖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