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湾大选】多维社论:给蔡英文的八个建议(中)

撰文: 多维新闻
出版:更新:

2020年台湾大选结束,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以817万票,战胜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再次当选台湾总统。《多维新闻》发表题为《给蔡英文的八个建议》社论。
社论指,选举是人民的意见表达,我们对此向蔡英文表示祝贺,也希望她能够真心实意考虑台湾人的需要和未来,把在选举时用来挑拨民情的政治操作收起来。
这次大选是在一种非常特殊的氛围下进行的。国际层面,中美在进行激烈对峙,世界正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台湾的国际空间越来越被收窄;两岸之间,对峙气氛进一步加剧,北京提出了“两制台湾方案”,统一正成为一个越来越无法回避的话题;台港之间,香港反修例危机的动员效应在台湾广泛发酵,民进党收割了所有成果;台湾内部,经由两党竞相炒作,“芒果干”(亡国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蓝绿两党则继续撕裂,国民党在选举中昏招迭出,陷入严重撕裂,打烂一手好牌。
如果没有这些内外氛围,今天的选举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所以,蔡英文虽然赢得选举,但在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不是她赢得选举,而是其竞争对手输了选举。蔡英文及民进党必须认识到,她的胜选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人民虽然将票投给了蔡英文,却并不代表对她过去四年的执政成绩满意。而是受情绪和气氛驱使,不愿把票投给国民党和韩国瑜。蔡英文尤其不能忘记,就在这次大选启动前,她的民调还在各主要政治人物中排名垫底,民进党还深陷能否继续执政的危机。所以,未来四年蔡英文如果想顺利执政,就必须学会做一个和第一个任期不一样的总统,我们给她提出了八条建议。
以下为社论全文的中篇,内容是第三至第五项建议:三. 正视分配不公,建立经济民主社会;四. 提升台湾经济活力;五. 弭平社会政治撕裂。

【2020台湾大选】多维社论:给蔡英文的八个建议(上)

【2020台湾大选】多维社论:给蔡英文的八个建议(下)

人民对经济民生的不满则是导致蔡英文民意长期低迷的最根本原因。(洪嘉徽摄)

第三、正视分配不公 建立经济民主社会

蔡英文必须认识到,在她的第一任期,内政乏力一直是她的最大短板,而人民对经济民生的不满则是导致她民意长期低迷的最根本原因,这种情况,应该在她的第二任期得到改变。

作为一位还要继续执政四年的领导人,蔡英文需要看到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自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地大规模的群众抗议事件就层出不穷的爆发,从美国华尔街的占领运动、突尼西亚开始的阿拉伯之春、到近几年台湾的太阳花运动、法国的黄背心运动,以及香港修例风波,叫人不禁要问这个“起火的世界”怎么了?

显然这不会是一个个孤立的社会事件,而有著共同的结构性原因。这些大规模群众抗议,彼此表面上的具体诉求看似并不相同,部分地区的群众抗议更是打著自由主义的旗帜,以“反专制”、“要民主”的面貌呈现,但归根结底来说,这“起火的世界”背后都有著共同的经济因素,是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所埋下的恶果,是一种对于经济分配结构为资本霸权所宰制的不满。

即便多数参与抗议的群众并没有这一层次的认知,但难以否认的是,假如没有经济分配不公的“土壤”,街头上是难以遍地开出“太阳花”、“茉莉花”、“雨伞花”,也无法让散沙般的群众,纷纷化身,把失望的情感寄托在一个个让人看不清面目,也不知道到要走向何处的蒙面人和V怪客身上。

2015年太阳花运动的爆发,就象征著马英九政府的无能,无法让两岸经贸所创造的经济红利,借由分配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民生政策的手段来让社会多数人分享。结果红利只让少数资本家独占,“马英九们”成为中国大陆经贸让利的利益关系人,使得有望给台湾带来经济活水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最终被“恐中”的情绪妖魔化为洪水猛兽,失去理性讨论的空间,台湾也错失与中国大陆经济进一步整合、互惠的契机。

太阳花运动虽然松动原本的政治板块,重挫国民党,并让民进党全面掌握行政、立法大权,人民将改变的希望透过选票寄于蔡英文政府,盼其能“点亮台湾”,走出经济民生的困局。然而,民进党政府四年来的执政,到头来却只能靠营造、煽动“亡国感”,吃香港动乱的“人血馒头”来寻求连任。这清楚说明蔡英文在内政、民生的施政有多么乏善可陈。

虽然民进党政府不时也会公布成绩单,用精选的数字、亮眼的口号和动人文案赢得选举,但不管官方叙事中的台湾有多美好,秀出的经济表现有多耀眼,它却与大多数民众不断往下坠落的生活质量形成强烈对比。

最令人忧虑的是,迷失于GDP等无法反映民生福祉的指标,还自满于“民主可以当饭吃”的蔡英文,很可能还会因为这次选举而进一步巩固原来的错误认知,继续忽视台湾潜藏的深层次矛盾与危机。

尽管台湾在解严后的民主化进程,推翻政治上的威权,有了政治民主,获得了直接选举政治领导人的权利。但为世人所不察的是,政治威权的退位,使得掌控台湾经济规则和财富大饼分配的权力,已悄然为资本霸权所接手,其政治影响力也扭曲了台湾的经济规则和分配结构,以经济不平等、贫富差距和社会福祉的崩解为代价,日益朝向有利于资本的积累和社会顶层福祉的方向发展。这种情况,蔡英文必须全力扭转。

中国大陆的经济崛起和政治实力是台湾必须勇于直面的现实。(视觉中国)

第四、提升台湾经济活力

继续执政的蔡英文不只是需要有魄力与能力重构为资本霸权所主导的经济和分配规则,还需要就如何调整台湾的产业结构,增强台湾经济的内在活力有新的认识。蔡英文必须认识到,经济是一切问题的根本,和2,300万台湾人的生活与信心密切相关,是年金问题、青年贫穷问题的根本原因,也是台湾主体性的最核心内容,唯有壮大台湾的经济实力,台湾才有掌握自身前途命运的物质基础。

然而台湾要如何想像和擘划未来的经济蓝图与愿景,只有认清现实,总结台湾经济发展的成功与失败经验,才有助于指引未来。

中国大陆的经济崛起和政治实力是台湾必须勇于直面的现实。台湾即使在意识形态上抗拒中国,但过去二十多年来,两岸经济关系却是持续地整合,即便在蔡英文执政期间这一过程也在继续。事实上,不只台湾,世界各地的经济体都是难以去设想一种能独立于中国大陆外的经济愿景。

因此,台湾如果不能睁开被冷战意识形态所蒙蔽的“左眼”,仍深陷恐共、反中、担心被吞并的情结,只会让台湾更加孤于区域发展之外,而假如无法适时把握中国大陆的市场环境,台湾产业的创新升级又谈何容易。

回顾历史,二战后台湾经济为什么能快速成长,并为台湾找到驱动经济引擎的产业,同时在全球分工体系取得一席之地?有舆论认为台湾今日经济如此,是因为全盘接受自由市场的经济制度,以及单纯接受外资主导的出口导向政策所致。然而亦有学者反驳,认为台湾经济之所以能够成功发展,关键是在于政府积极、高度主导的产业政策,有策略的参与全球分工体系。

关于台湾经济何以不振、产业转型为何喊了二十年仍无果,学界都有许多说法。综观这些说法后可发现,诸多原因固然都有理,但根本问题仍是台湾政治民主化后,面对产业转型及重重困境,政府受制于政商集团的短视利益,且政党恶斗下以参选致胜为目标、而不以长远发展为主轴。过去二十年的产业政策,一任政府上任即推翻上任政府,从亚太营运中心到亚洲矽谷,往往换个名称、再来一遍,最终才有今日社会对于“民主化后为何产业经济反而无法改善”之疑惑与骂名。

台湾从威权进入民主,绝对是政治上的巨大进步,但如何在民主制度下避免政党政客与资本因为私利而勾结互相图利影响到经济,对台湾来说也绝对是一个挑战。台湾得在新的时空背景下,重思政府的功能与角色,经济官僚体系需有“救亡图存”的发展意志和愿景,且在拟定政策时,以整体的、长期的社会发展为目标。

对此,蔡英文重新定义政府在产业、经济政策上的角色和作用,利用产业政策来引导台湾丰沛的资金(超额储蓄),创造充分就业的环境、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而非大量流向房地产、金融等领域,扭曲经济结构、恶化分配不均。作为总统,尤其要处理好与资本的关系,不要成为资本利益的代言人。台湾若要找到经济的活力与前景,绝不能忽视的是与区域和全球经济发展的角色与关系,领导人唯有这样的认识与实践,台湾的经济实力才有可能壮大,并有力支撑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符合公平正义的民主社会。

2020年台湾大选结束,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以817万票,战胜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再次当选台湾总统。(洪嘉徽摄)

第五、弭平社会政治撕裂

蔡英文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如何弭平台湾的政治撕裂。在经济之外,台湾社会亦似乎有著两种面貌不断轮替切换著:平常和和气气、充满著礼貌与人情味,外国游客与陆客都会大加赞赏;一旦触发选举开关,社会立马切割成水火不容的几方对峙,彼此怎么对看都觉得面目狰狞。

最严重的是,选举开关触发后,撕裂的不仅是整个社会,还有无数家庭。选举期间常常出现的如下新闻:原本应当亲密无间的家庭,父母子女、夫妻、或兄弟姐妹间,因为支持不同立场候选人而爆发激烈口角,甚至出现暴力流血事件。原本一个完好的家庭,转瞬间成了血亲之间的生死之斗。这次选举就被认为是“世代革命”,一家之内,父母和子女之间,甚至是夫妻之间,做出完全不一样的选择,就折射出这种撕裂状态。

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为何一碰到选举议题,原本和蔼可亲的亲人,竟瞬间变得如此不可理喻。这很大程度都是因为,台湾政治竞争的主轴是极度具有撕裂性的统独问题,统独问题涉及的不只是对国家未来的立场,更涉及国家认同、身分认同等极为敏感的政治概念,一旦家庭成员随著统独议题而分裂,就形成一幅非常诡异的“隶属不同国度的一家人”画面,异国与一家,构成非常大的政治反差。

就整个社会而言,近年来各股政治力量沿著社会议题边界形成分歧,也造就不同世代间的对抗。除了统独议题外,军公教年金改革、同婚合法化、电力供应也激起社会对立,这些社会议题往往因为政治的介入,政党政客们经常通过刻意制造分裂以巩固基本选民而少有理性讨论的空间,在激昂的情绪下,非黑即白的逻辑反倒成了分类敌我的标准,“不支持就等于反对”,支持与反对之间的理性空间无有存在。

最让人痛心的是,介入社会议题的政治力道,嘴里说得满口仁义道德、高举社会公益,但实际上却“男盗女娼”,大都出自于政治私利的算计。这些政客不在乎让社会分裂的议题,究竟是否真能推动社会公益,也不愿倾听不同意见者的声音,他们最善于把自己提升到道德上的制高点,把社会的撕裂,当作自己的政治提款机。

国民党与民进党两大党,要为这种撕裂负主要责任。这次选举,这种结构性的撕裂又再次呈现。就此而言,蔡英文应该给予这个社会有清点伤口、疗伤的机会,而非像以往一样在伤口上撒盐,一个负责任的总统应该修补社会的伤口,并使迟滞许久的经济发展能够再度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