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四中】习近平仍是中国当前最大的政治

撰文: 青萍
出版:更新: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将于2019年10月下旬召开。本次会议距离2018年2月十九届三中全会已过一年半时间,一度受到外界多种猜测。直至8月30日政治局会议确定了四中全会的召开日期,对于该会的主要内容外界仍然不明就里。

通过近期官方释放的一些信息来看,四中全会的议程并非没有迹象可循。已经被确立为“核心”的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正是当前中国最大的政治。包括四中全会在内的中国政治运程的内在逻辑,很大程度上集中体现在了习近平的身上。

尽管今天中国新闻舆论场被香港局势、中美贸易战所充斥,但是不可忘记,中国政治的关键抓手仍然在“中南海”,“习近平是今天中国最大的政治”这个政治判断不会因为香港、中美的“热闹”发生偏移。

“核心”习近平

8月末的中共政治局会议透露四中全会的主要议程包括“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可见,这次四中全会延续了以往历届聚焦于中共党建的传统。

在7月5日中共深化党政要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习近平表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机构职能体系主体框架初步建立,解决了“面”上的问题,真正要发生“化学反应”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他所说的“化学反应”,一语成为机构改革的下一步指向。

分析认为,所谓的“化学反应”应该是指治理体系现代化后的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后者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执政党的中共,与其党建有关。再加上本届四中全会“恰好”聚焦于党建,可以发现中国政治运程里一直存在隐秘的线索,而习近平则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指向性角色。

中共十八大是中国政治的一个分水岭。自此之后,中国逐渐形成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此前“九龙治水”、各管一摊的局面被终结,习近平成为中国的最高决策者,也成为了一个象征者、风向标。

通过强有力的反腐肃纪、成立多个中央领导小组、党建强化“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和“两个维护”(维护习近平作为中共党中央与全党的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等做法,都在巩固习近平中国政治运转“核心”的结果,并形成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制度性运转结构。

2018年2月11日,农历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贫困户吉好也求家中看望。(新华网)

习近平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场合的讲话,乃至在上台前于主政浙江时发表在媒体《之江新语》的一些说法都成为了当下中国官场集体学习和前进的指标。

从近几年的局势来看,确立“核心”的现实作用利大于弊,首先是实现了政治稳定,然后为解决各种矛盾、推进深层改革、直面风险挑战、延续发展繁荣、执行长远规划提供了前提。

很多中国人乐见于这种局面,认为其比较符合中国政治制度运作的逻辑,以及中国注重大一统的文化传统。也有一些不满的声音认为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政治与社会的活力。

不论如何,中国政治形态已经完成了整合,这种整合的结果将对未来中国走向产生深远影响。而其中最关键也是最显而易见的观察对象正是习近平。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习近平就是当前中国最大的政治。

2017年中共十九大之后,外界观察到中国政坛与5年前中共十八大前后相比已有很大的变化,少了以往外媒和坊间常见的所谓勾心斗角、阴谋权术、政坛花絮,看起来整齐划一、波澜不惊。

这种局面的产生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反腐、整党、改革等等行动都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导致中国的政治环境与社会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与此同时,与中国政治关联不大的中美贸易战、香港反修例运动成为最受关注的议题。

其实即使是在中美贸易战和香港的运动里,并不需要一直站到台前的习近平仍然是最后的决定者。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8日在武汉分别接见了联勤保障部队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全体代表、驻湖北部队副师职以上领导干部和团级单位主官。(新华社)

中美贸易战的中方拍板者

2019年5月中美贸易谈判忽生变故,美国政界和媒体放风称中方修改了早前谈判团队达成的部分条款,还有称习近平作出表态“我将对所有可能的后果负责。”

这一消息是否属实至今未知,不过在谈判过程中双方在达成协议前就某些条款进行讨价还价的做法也属正常,如果部分条款触碰了中方的底线,习近平在作最后决策时进行更全面的审视、考量之后,不论是同意或拒绝都在情理之中。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拥有这样的责任与权力。

据传,中方所要求修改的其中一项是在协议文本中承诺修改中国相关法律。这是一个事关国家主权的政治问题。是否修法的决策权完全在中国方面,是中国政府、中国人大以及作为执政党的中共的权力,中国没有向美国承诺修法的义务,美国也没有监督中国修法的权力。

从这件事也能够发现,习近平本人在中国的战略发展领域的权力之大,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责任之重。又因为这种权力和责任分量之重,对于承担者的要求也会不同于一般官员。

2014年8月中国反腐形势高涨之际,地方媒体“意外”透露了习近平对当时的一个判断称,“腐败和反腐败两军对垒,呈‘胶着状态’”,习近平还表示“与腐败作斗争,个人生死,个人毁誉,无所谓。”在很多人看来,当官从政只是一种工作,但习近平将其提升到关系名誉与生死的高度。或许只有怀揣着这样的觉悟与信念,才能承担起这份责任。

另一方面,因为习近平的角色过于显著,应该更多地着眼于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坐镇中央、不动如山,而不必事事过问、件件表态。

9月17日,习近平来到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就黄河流域治理和生态保护进行调研。(新华社)

香港局势的“定海神针”

香港反修例运动自2019年6月至今已经持续了3个多月。由于“一国两制”的约束,中央层面鲜有直接发声,多是通过港澳办、中联办、官媒等渠道表态。

尽管如此,这种不直接表态也是一种态度,而中国中央层面的态度其实一直是明确的。

10月13日习近平在访问尼泊尔时发表的一句话称“任何人企图在中国任何地区搞分裂,结果只能是粉身碎骨;任何支持分裂中国的外部势力只能被中国人民视为痴心妄想!”

有分析认为,习近平当时所说的这句话在当时的语境下显得有些突然,但是明显意有所指,很可能是指向新疆分裂势力、“台独”分裂势力,以及“港独”势力。对于主张“港独”的人士而言,可以从这句话里找到习近平的,也是中央政府的明确答案。

另外,早在这次反修例运动发生之前的2017年6月末7月初,习近平视察香港并出席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庆典活动期间的一系列表态,对于当下香港局势也仍然有可供参考的意义。

特别是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一番讲话,提出了“四个始终”: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始终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有观点认为,这“四个始终”点到了香港问题的症结,也亮明了中央政府的态度。最后一个“始终”的期待被香港反修例运动所打破,但也正是香港目前最需要做到的一个目标。

9月17日,习近平在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工人们交流。(新华网)

习近平的更大考量

不论是中美贸易战还是香港当前的紧张局势,都是中国正在面临的挑战,需要慎重对待。不过在整个中国的盘面上,这两个挑战的重要性都相对靠后。

中国的主要矛盾一直在于中国内部,这是维持统一稳定大局的最大常量,也是维持向前向上发展形势的最大驱动力。中共执政70年来,包括中美关系、香港局势的波动起伏在内的周边变化,都是这一主要矛盾所延伸出来的。

按照中共的执政逻辑,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中共党的领导则是稳定和发展的保证。这是中国执政者始终坚持的航标,应该也是习近平更关心的主要议程,即使是中美贸易战、香港乱局也不能将其打乱。

将要召开的四中全会即是在中国在既定发展路径上中共党的领导、执政能力的一次现代化改革,也是中国第五个现代化的关键一部分。其对中国全局和运势的影响,将比中美贸易战、香港乱局的影响更为深刻。

中国是一个大国,拥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近14亿人口,各地区各人群之间差异巨大,最重要也是最难之处是形成稳固的局面、统合的意志。历史已经反复表明,这种客观现实环境需要一个特定的人物来汇聚和引领各方面因子共同向前。而习近平正在扮演那个特殊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