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中全会即将登场 外媒:中国需跨越三大“陷阱”
中国国庆70周年大阅兵之后的政治大戏,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即将上演。这场以研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重大问题为主题而布局新时代的大会备受关注。
香港01已在《中共四中全会时间临近 将有哪些重要议题?》一文中综合中共高层的动态分析指出,此次决定四中全会具体会期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极有可能在10月18日稍后召开,而这样即可保证四中全会在10月下旬召开。
路透社10月14日发表文章称,尽管六年前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搭建了四梁八柱,但眼下持续一年有余的中美贸易摩擦悬而未决,在外部大环境趋紧、内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现实面前,如何布局定调也使得十九届四中全会备受关注。
文章表示,尤其当中国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时,“中等收入陷阱”的隐忧挥之不去,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似乎也验证着发展国与守成国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步步逼近,而涉及政府公信力的“塔西佗陷阱”也不得不防。
对此,专家们给出的建议是:要从以往重视“投物”转向“投人”,在“六稳”之首稳就业上着力笔墨;让好政策下沉改革落地以及更大力度对外开放,或许是中国跨越陷阱、实现结构转型的最佳选择。
“坚持扩大开放,与美国实行关门、砌围墙、搞封锁的政策不同,中国搞‘双开门’,既开更大的门走出去,也开更大的门引进来,包括引进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企业、资本、技术、人才和各种创新资源。贸易战打得越久,中国的开放效果会越明显,人家封闭我开放也是一种竞争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陈东琪在接受路透专访时称。
这位学者表示,受贸易战和世界商业周期双重影响,中国经济面临新的外部压力,今年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可能会低于上半年,但四季度因降准等政策刺激而企稳,全年增幅预计6.2%。“十四五”期间(2021至2025年)GDP增速预计会破6%,但并不存在经济失速风险。
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刘尚希近日接受路透专访时也表示,应对中国经济转型,中国宏调思路宜从“投物”转向“投人”。中国现在已不再以经济增速为目标,而是以就业优先为目标,增长也是为了就业,只要有了就业就有收入,经济增速就是下来一些也不是很大问题。
8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十九届四中全会。主要议程包括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
9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深改委第十次会议上强调,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前期重点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重点在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巩固和深化这些年来在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给出中国现阶段的工作重点。
对于外界最为关注的人事议题,预料出现较大变动的可能性不大。
今次不同于上届受反腐败影响不断有(候补)中央委员落马的情形。截至目前,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成员中,原澳门中联办主任郑晓松2018年10月份意外身亡;原证监会主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刘士余2019年5月份主动投案,随即被给予留党察看二年、政务撤职处分,降为一级调研员(正处级),其十九大代表资格也被撤,其中留党察看处分便需今次四中全会追认。
总之,此次四中全会仍将会有中央候补委员递补情形,目前中央候补委员中得票第一的为央企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正武(1963年12月出生)或将跻身中央委员。而得票第二的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磁弹射技术之父”马伟明(1960年出生)。
另外,不会出现在中央全会公报中的“隐藏人事议题”还包括一系列重量级的人事任免决定。此前,全国各省区市数十省部级官员履新,消息称四中后会有“一把手”任免消息公布。
其他议题方面,在香港局势暂时趋于缓解并显现逆转迹象、中美贸易战经过13轮谈判显现暂时性休战局面后,北京可望在一种较为宽松的环境中继续自己的既定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