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外宣堕西媒“议程设定” 中国无舆论主导权致被动
上星期美国以中方“反悔”为由,将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提高至25%,中方表明会推出反制措施。然而纵观美国发动攻势前后,北京的外宣机构似乎早已陷于被动,遭对方的“议程设定”带著鼻子走,失去防范意识。贸易谈判走到这一步,前景不明,美国和一众西方媒体有甚么说法呢?很简单,就是几乎众口一词将所有责任推到中方身上,基本“故事框架”就是北京收到协议文本后作内部审查,其间遭遇强烈异议,于是乎发还到谈判桌上,与华府重启协商程序。如路透社通过消息人士,披露中国将美国150页的协议内容做了大量更改,在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方面收回了曾经的让步。
只是文本拟定“接近尾声”
要讲一个有说服力的“故事”,最要紧是看上去好像是“非常有可能”,以至于让人信服后,才慢慢将意欲带出的“主旨”渗透进去。事实是“故事”本身可能根本和“主旨”关系不大,又或者有截然不同的解读方法,观众或读者却被“引导”往特定方向。在这一轮中美交锋中,华府和西方媒体正正通过“议程设定”,将北京拉进“舆论陷阱”。
众所周知,合约一天未签字作实,一天都不可以视为生效,任何一方都有提出修订调整的权利,不是说单一方面以为已经谈好了,就代表双方都同意谈好了。尤有甚者,一直以来所说的谈判“接近尾声”,其实就只反映文本拟定“接近尾声”,而不是双方都在内部走完审批程序,经已放在台面上,一经两国元首签约握手就大功告成。
“反悔”一说是无稽之谈
中美谈判了近一整年,前后共有十一轮,副总理刘鹤、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财长努钦连番交手,“前台谈判”终于走到尾声,协议文字在谈判桌上拟好了,因此要走到下一步作“内部审批”作实,此时两国内部都不乏利益分歧和政策异议,怎么有可能预期对方可以一下子就拍板通过呢?这完全是不切实际,同时突显出“反悔”一说是无稽之谈。
那为何这种奇谈怪论会占得上风呢?事缘美国半年来持续“吹和风”,不时就发放消息说即将签成协议,特朗普也定期再三保证进度良后,偏偏就不讲清楚所谓“进度”意指的是甚么,讲的是“前台谈判”抑或是“内部审批”。华府和西方媒体一手是放出正向的“预期管理”,另一手是保持含糊的“回旋空间”,借此主导贸易战的新闻议程:已经如箭在弦,任何异议都是“反悔”举动。
事前未提醒风险与变数
中国这半年来则配合“吹和风”,重新采购美国的大豆和石油,而这些“还原基本步”本来都不算得上大事,属于行政机关的正常示好以营造良好气氛。最关键的问题是在于,中国的外宣机关没有“留有一手”,一味紧跟著华府和西媒口径,只讲气氛良好、相向而行、重大共识之类空话,对内对外均未作出必须而善意的提醒:尽管前台谈判步入尾声,但不代表当中没有变数和风险,各方要慎重审视,不能过于乐观。
正因新闻议程由对方带著走,到了“内部审查”机制发挥正常效用,发还再商议,中方才发现自己堕入了“舆论陷阱”,遭美方以“反悔”为由反将一军。迄今为止,刘鹤和各大官媒均表明,中方不怕打贸易战,必然会推出反制措施,实际行动却是维持现行谈判机制,指中美之间还会继续谈判,美方代表也会有访华的计划,希望外界对中美磋商再度燃起信心。
一时进退失据是在所难免
北京最终当然会列明反制措施,但在“舆论陷阱”中一时进退失据是在所难免,手段太猛就怕在意气之争中愈陷愈深,太轻则不符对等还击的基本原则。北京的外宣机关没有讲好自家“故事”,任由对方将正常程序扭曲为“反悔”行为,致使动手起来都绑手绑脚。由此可见,中方在舆论上低调,以助谈判顺利进行之余,也要保持警惕之心,要在西方抢占新闻议程前,争夺舆论先机,以防重蹈是次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