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批部分网络潮语传递极端情绪 渲染消极焦虑的心态
“小宇宙”、“洪荒之力”、“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互联网技术在内地发展迅速,衍生出不少“网络潮语”,其往往反映出那段时间的潮流风向,亦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增加一定趣味。
不过,官媒《人民日报》刊文称,一些网络潮语简单粗暴地“贴标签”,是传递极端情绪,渲染消极焦虑的心态,反而为社会心态造成不良影响。
文章题为〈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开首先指,网络潮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发展进步,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气质。不过,语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达思想的手段,影响著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有时那怕只是一个语言标签,也容易让人先入为主,进而反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从这个角度看,一个语汇的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的价值判断。”
文章称,一些网络流行语热衷于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传递极端的情绪、使用夸张的表达,渲染或消极、或焦虑的心态。如被滥用,难免给社会心态造成不良影响。“比如,有人用‘积极废人’指称那些爱给自己定目标但永远做不到的人,如果仅停留在揶揄或自嘲层面,奋斗的意义又该如何安放?”
文章又指,不论是“隐形贫困人口”、“逃避性沮丧”或是“口头学渣”,这些网络热词看似调侃,实际上却是用贴负面标签的方式传递著焦虑,不经意间放大了一部分并没有那么大的负面情绪。
“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
文章又称,随著互联网技术对媒体的影响增大,有学者提出“反沉默螺旋”现象:曾经的“一己之见”“片面认识”“表面意思”,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条件下,反而比以往更容易传播。一些网络流行语,正是因为抓住人们对困难际遇、负面情绪的代入感而流行。“我们需要认识到,被情绪裹挟的判断不会令人信服,被标签标注的生活无法让人热爱。更何况,正如短暂的阴雨不能反映整年气候,一两个情绪化的热词,也不足以勾画我们生活与工作的全貌,更无法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精神动力。”
文章强调,网络潮语的生命力,不在于会不会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发笑,而在于有没有创造出社会价值、能不能经历时间的沉淀。一些经久不衰的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在于兼具有效、有用、有趣的属性,既反映时代又推动时代的改变。“从热词中驱散负能量的寒霜,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才能让这座语言的花园更美丽、这个语言的城市更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