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肿瘤搞到一食就呕 无需做手术 超声波引导胃肠吻合
发生在上消化系统的癌症,例如胃癌、十二指肠癌、胰脏癌等,若肿瘤的位置阻塞了胃部出口,令食物无法通过,病人便无法进食, 医学上称为“恶性胃出口阻塞”。这时医生既要决定如何处理肿瘤,也要解决胃出口阻塞的问题,务求令病人尽快恢复进食。
肠胃肝脏科专科医生李玉棠指出,一旦出现胃出口阻塞,病人即使勉强进食后也会呕吐,难以再下咽,“当病人有疑似病征,可先简单照一张X光,若X光看见胃部膨胀,可能需要即时从鼻孔插管经过食道进入胃部进行引流,然后再做其他检查例如胃镜抽组织化验等来确定是否癌症”。
若确定是癌症,跟著便要判断是否适合做手术。“例如肿瘤未有转移,也没有牵涉太多重要的血管,便有较高机会可以手术处理。视乎肿瘤的大小决定切除部分胃部,甚至可能连十二指肠、 胰脏头部、总胆管等一起切除,目的是达到根治。若诊断后发觉不适宜接受手术,便需进行舒缓性治疗,首先解决胃出口阻塞的情况,之后再以药物尝试控制肿瘤”。
6大化疗不良反应应对方式(按图看清👇👇👇)
相关文章:癌症|化疗后身体现不适恶心想吐!盘点6大常见不良反应这样应对
胃出口阻塞治疗方案:支架、传统手术与超声波引导
李医生表示,相关舒缓性治疗视乎肿瘤影响范围,一般有三种做法:
透过胃镜,在胃出口阻塞的位置放入一个金属的网状支架,穿过阻塞的位置,直达远端十二指肠。支架放置并扩张后,食物便可以通过,暂时解决阻塞问题。“这做法的好处是相对简单,弊处是由于支架是网状结构,日子一久,肿瘤组织有机会穿过网眼在支架内生长,再造成阻塞。”李医生说。
传统“胃肠吻合术”,可以开放式手术或腹腔镜微创手术进行。原理是用手术方法将胃部与小肠接上,完全绕过肿瘤阻塞部分, 造成一个约2cm大小的新出口,之后食物便由这出口直接进入小肠,不需要再经过十二指肠。“好处是不需经过肿瘤,另辟绕道,而肿瘤部分可以继续接受化疗、标靶等药物治疗。 弊处是即使采用微创方法,始终需要全身麻醉,腹部会有小伤口,并有一定的手术风险”。
超声波内视镜引导下的胃肠吻合术,“这是目前较新,亦逐渐成为常用的内视镜舒缓方法。”李医生表示,“首先内视镜从食道进入胃部,到达阻塞的位置, 放入导管进入十二指肠,然后开始灌水令小肠膨胀, 令到在胃部的超声波内视镜可以直接观察小肠。在超声波引导下, 选择胃部与小肠最接近的位置将特制支架穿过胃壁, 进入小肠。 这个新型支架两端有像‘菇伞’部份,张开后分别扣著胃壁和小肠壁,而‘菇柄’是中空的,直径约2cm,造成一条新通道,让病人可以短时间内恢复进食”。
相关文章:癌症饮食|抗癌治疗期间要避6类食物 加工肉类腌鱼芽菜不宜吃👇👇👇
新技术处理胃出口阻塞 毋需手术 半小时便可完成
李医生又分享了以下曾经处理的个案:
一位91岁婆婆,住在西安,因为胃出口阻塞“逢食必呕”,在西安进入医院后,院方替她插喉引流并施以静脉营养输注,如是者住院两个月, 未有改善。 家人最后以高铁送病人到香港接受治疗。抵港后翌日便接受了胃镜检查,证实胃出口被胃癌完全阻塞。 鉴于癌症已达后期,只能施以舒缓治疗。李医生为病人进行超声波内视镜引导下的胃肠吻合术, 手术时间只需30分钟, 病人即日已可喝水,翌日恢复进食,数日后出院返回西安。
“这做法和传统的胃肠吻合术非常近似,好处是它本身不是一个手术,只需以内视镜进行,无需全身麻醉, 亦无需开伤口,只需在静脉或监察麻醉下进行便可以。 此方法所需的时间更短,一般来说大约15 至30分钟左右便可完成。中文大学医学院在2024年曾在《刺针》杂志发表报告,指出此方法比传统十二指肠支架放置更为有效。 故此现时不少国家地区也参考中大的报告,接受它为更优胜的处理恶性胃出口阻塞的方法。”李医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