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法国走在中东最前线 马克龙频施外交手腕 肩负历史使命
黎巴嫩总理哈里里月初突然在出访沙特阿拉伯时宣布辞职,引发中东双雄沙特和伊朗在区内磨拳擦掌,一场新的代理人战争似乎快要在黎巴嫩爆发。就在此时,一个来自法兰西的身影,不断试图充当和事老,昨日更邀请哈里里全家到法国一游,明显为缓和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作出努力。
他,就是法国总统马克龙。
哈里里(Saad al-Hariri)11月初出访沙特期间,突然宣布辞职,迟迟未有回国消息。美国、欧洲等国一直只是表示密切关注哈里里局势,不过并没有实际举动,缓和中东两强伊朗和沙特之间因而产生的矛盾。
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身先士卒,突然在上周四(9日)旋风式访问沙特2小时,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Mohammad bin Salman)会面,商讨哈里里事宜,并与黎巴嫩方面保持联系。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本周三(15日)更发声明,指已邀请哈里里及其家人将会于未来数日到访法国,并强调哈里里并没有流亡,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似乎出现一丝转机。
外界本来对这名政坛新手的外交手腕抱有疑问。马克龙去年竞选期间,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简称IISS)有份就国防政策向马克龙作建议。IISS主席埃斯堡(Francois Heisbourg)在法国大选结束后向政治新闻网《POLITICO》表示:“以我理解,他(马克龙)对外交没有任何强烈情感,他还未就中国及俄罗斯发表过任何表态,他甚至还未将自己定性为价值主导或现实政治主导的总统。”埃斯堡更指马克龙在外交上上只有“低层次的知识”。
积极有为 奉行和而不同的外交道路
不过,马克龙其后不断在国际舞台上施展外交手段,包括近期积极介入黎巴嫩局势,与他坚持“戴高乐-密特朗传统”(Gaullo-Mitterrand Tradition),采取一种强调法国利益,利用外交方法与各方对话,不同于美国采取的“拉一派打一派”、轻易靠向某一边的外交策略。
按“戴高乐-密特朗传统”,法国外交政策非常珍视自己在外交路线上的独立,即既不亲英美,又不亲俄亲德,而是用核武国的身份及优势,再加上推广从革命先贤继承下来的立国理念,在外交上开拓自己的道路,能以自己的决策影响世界大局。戴高乐在1964年说过:“因为这是法国,所以必定要带出一套全球策略”。
自5月当选法国总统后,马克龙亦积极拥抱“戴高乐-密特朗传统”,非常忙碌地介入各样国际大事,以多边合作的模式带动法国在外交舞台上展露锋芒。马克龙表态放弃以叙利亚领导人巴沙尔下台为目标,一改前朝政府政策,为叙利亚和平带来曙光。除此以外,马克龙与美、俄、土耳其等多国领导人会面,撮合利比亚两派政府领导人首次会谈,积极参与解决欧盟面对的难民危机。气候问题上,马克龙亦积极挽救《巴黎协定》,寻求法国在外交事务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法国与黎巴嫩有深厚渊源
法国可能是西方国家与伊斯兰世界有最大渊源的国家。殖民主义时期,法国建立了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殖民帝国,控制受穆斯林影响深远的北非地区,中东地区则为叙利亚的托管国,黎巴嫩亦在此范围以内。首都贝鲁特更被称为“地中海巴黎”之称,深受法国文化影响。
随殖民地或托管国纷纷独立,法国依然与黎巴嫩等国保持良好关系,亦容许很多当地人移民到法国工作,与前殖民地或托管地之间保持紧密联系。国内拥有近10%的穆斯林人口,是欧洲人口比例最多的国家之一。而法国同黎巴嫩、沙特之间保持良好关系,2015年联合国通过伊朗核协议以来,法国与伊朗的关系亦回暖,各方若爆发冲突,对法国的国家利益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中东问题专家博沙尔称:“我们的力量源于我们和各方都能展开对话。”
法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上的作用和地位向来值得重视。由法国倡议的中东和平会议于今年1月在巴黎召开,约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这次会议,法国试图为停滞许久的巴以和平进程注入新动力,推动中东局势走向稳定,从而减轻欧洲在反恐和难民问题上的压力。法国在中东和平问题上的努力,显然比较符合阿拉伯国家的关切和诉求,也预示法国的中东外交,将继续会重视与阿拉伯国家一起解决中东地区问题。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