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和话你知丨每百人三人患惊恐症 突呼吸困难似心脏病发如何分辨

撰文: 医师Easy
出版:更新:

惊恐症为焦虑症的其中一种,在香港是十分普遍的精神疾病,每一百人当中约有2至3人患有惊恐症,而女性患上此病的概率比男性可高上两至三倍。惊恐症可以在毫无征兆下发作,患者会突然感到害怕和不安,身体会作出犹如心脏病发的生理反应,严重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到底何谓惊恐症?成因为何?与心脏病发有甚么分别?本文邀请了养和医院精神科专科医生潘佩璆医生为我们解构惊恐症。

何谓惊恐症?发作时会呼吸困难、手脚抽搐!

潘医生指,惊恐症又称为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是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s)的一种。惊恐症患者会重复经历惊恐发作(panic attacks),典型的惊恐发作会突然发生,即使并非遭到危及生命的境况,患者都会突然感到十分恐惧,仿佛自己即将死亡、晕倒、精神失控,发作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剧烈、胸口发闷、步履不稳、手心冒汗、手脚震颤、四肢有针刺感等征状,部分较严重的病人,可能会出现下腭僵硬、手脚抽搐、神志不清。

惊恐症患者会突然感到十分恐惧,仿佛自己即将死亡、晕倒或精神失控。(图片:Shutterstock)

潘医生指出,惊恐发作一般持续数分钟至一小时不等,其后征状会慢慢自然减退。由于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十分恐惧难受,因此有部分患者会变得害怕独自出门,变相会整天不出家门,亦会避免到人多而且难以随时离开的场所,例如戏院、体育馆、挤迫的街道、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等,形成次生性的广场恐惧症(agoraphobia)。

惊恐症成因繁多 解构4大成因

1. 遗传因素

潘医生指出,很多研究显示惊恐症有明显的遗传性,惊恐症患者的一级亲属(first degree relatives),泛指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他们患上惊恐症的概率是一般人的五倍。至於单卵孪生者(即遗传基因完全相同的双胞胎)同患惊恐症的比率也远较双卵孪生者(即遗传基因近似度与兄弟姊妹相同的双胞胎)为高。

2. 生物化学因素

研究显示,部分用作调节副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血清素(serotonin)及γ-氨基丁酸受体(GABA receptors)的化学物质或药物可以产生或抑制惊恐发作,而脑神经细胞以这三种物质作为讯息传递的介质,因此有学者认为,脑神经细胞功能失调可能是惊恐症的成因。

3. 脑神经因素

动物实验发现惊恐与逃避行为是由大脑深处的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控制,而脑造影研究也发现,惊恐症患者的大脑边缘系统与常人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皆有所不同,因此推断脑神经的结构异常或是惊恐症的成因。

4. 思维因素

从认知行为心理学的层面看,惊恐症患者的部分生理变化和感觉会引发一连串不自觉的思想,这些思想会令患者感到越来越紧张,产生恶性循环,最终形成惊恐发作。

惊恐症与心脏病发相似? 应如何分辨?

惊恐症发作时,患者会出现与心脏病发极为相似的征状,如血压上升、手心冒汗、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然而,潘医生表示两者不能一概而论,心脏病种类繁多、病征各异,尽管与惊恐症的部分病征有所重叠,但由于心脏病有较高风险,甚至会危及性命,因此建议出现相关病征时,即使轻微也最好尽快到诊所或医院检查,发作时更应该到医院急症室求诊,因为部分心律失常的心脏病要在病发时才能检验证实,这样可及早诊断出所患疾病。

惊恐症与心脏病可同时发作?

潘医生指,惊恐发作与心脏病发理论上是可以同时发生,惊恐症患者与普通人患上各种心脏病的概率相若。不过在惊恐发作时,患者的心跳会加快加强,因而增加心脏的负荷,甚至会诱发某些心脏病。假如同时患上惊恐症与心脏病,患者应遵从心脏科医生的指示,预防及处理心脏病发作。

惊恐症发作时,心跳会加快加强,增加心脏的负荷,甚至诱发某些心脏病。(图片:Shutterstock)

惊恐症突然病发 4个即时纾缓方法

惊恐症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十分害怕,因而产生次生性的恐惧及紧张情绪,令患者越来越紧张,因此在病发时,应尽量降低对病征的恐惧情绪,以免产生恶性循环。

1. 放松自己

发作时先暂停手上工作,找一个令自己感觉较为舒适的地方坐下休息,放松自己。

2. 转移注意力

惊恐症发作时,患者会浮现自己即将面临死亡等恐惧负面思想,这时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其他感觉上,例如呼吸。患者徐徐一呼一吸,有助自己平复情绪。

3. 放慢呼吸

部分患者会在惊恐发作时出现过度换气症候群(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呼吸会加快加深,导致体内的二氧化碳大量排出。潘医生解释,二氧化碳在体液中溶解后会变成碳酸,若身体过量排出二氧化碳,便会增加体液的𫑷性,降低身体内钙离子的浓度,从而刺激神经细胞,产生头晕、四肢感觉异常(如针刺感),甚至肌肉抽搐。这亦是惊恐发作时患者惊恐感觉加剧的主因。他建议患者可以放慢呼吸,或随身带备一个纸袋,需要时以纸袋盖着口鼻呼吸,减少二氧化碳过度排出,有助纾缓病情。

惊恐发作时,患者可以放慢呼吸,或用纸袋盖着口鼻呼吸,减少二氧化碳过度排出,有助纾缓病情。(图片:Shutterstock)

4. 随身带备药物

曾经惊恐发作的患者,医生会处方镇静剂药物让患者可随身携带,以备在惊恐突然发作时服用,可迅速控制恐惧感。潘医生提供一个小窍门,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可把药片含在口中舌下,让药物绕过肝门静脉循环系统,迅速传送到身体其他部位(包括大脑)以助吸收。

惊恐症可断尾吗?

潘医生指,调查发现约三分之一的惊恐症患者,经药物或心理治疗痊愈后不再复发,但大部分患者的病情仍会持续和反复、时好时坏。要改善病情,患者应正确认识惊恐症的本质,改变自己对这种病的误解,摆脱“我以为会死”的负面想法,降低对此症的不必要恐惧,有助他们在惊恐发作时不会过度害怕、减轻病征。

真实个案分享 药物与心理辅导相辅相成

潘医生分享曾遇过一个惊恐症案例,是一名约五十岁的女律师,多年来都有突发性紧张害怕的感觉,每次发作时仿佛大难临头,精神马上要崩溃般,同时她会出现一连串生理反应,包括呼吸困难、手脚麻痹有如针刺、心跳加快、胸口像被大石头压住。以上感觉一般只维持数分钟,之后便会慢慢恢复正常。

多年来,她的病情反复、时好时坏,除了针对惊恐发作时的病征处方抗抑郁药物外,亦需着重心理治疗,因此转介至临床心理学家,为她进行认知行为治疗,配合心理辅导下,她的病情明显改善,也减少了使用镇静剂,经数年努力终成功克服惊恐症。

最后,潘医生提醒,惊恐症是能够治疗的心理病,很多人因不了解而错过了治疗的良机,持续承受着无形压力和恐惧。他呼吁有相似病征的人士不必感到尴尬,应及早求医并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找出诱发惊恐症的原因,有助改善病情。

养和医院精神科专科医生潘佩璆医生

以上资料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