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蛇│围绕一圈致死?病毒可潜伏一生 严重可变长期神经痛症
环境转变、生活压力大时,身体突然出现红疹、疲倦乏力、头痛和长水泡,可能已经受俗称“生蛇”的带状疱疹感染。坊间流传当“蛇”围绕身体一圈并连成一线时,性命恐怕是凶多吉少。事实上,这个说法并无科学根据,但生蛇除了会带来的剧烈痛楚,部分康复者余生更会出现持续神经痛楚,甚至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所以,一定要小心提防恶“蛇”来袭。
正称为“带状疱疹”的“生蛇”,是由水痘病毒所引致的急性皮肤疾病。当水痘痊愈后,残存的病毒通常会潜伏在人体脊椎的神经结节中。一旦免疫力变差,病毒会再次活跃及增生,沿著神经线扩散至皮肤表面,造成生蛇。
生蛇可分三个阶段 症状及痛感各异
生蛇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各会出现不同的病征。
早期:
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身体疲倦、肠胃不适及发烧等。皮肤不会有明显变化,但特定的位置会感受到少许痕痒和轻微痛楚。
发病期:
大概一至两日内,最常见会单侧性沿著胸椎或者腰椎的神经,长出呈环带状的红疹或水泡,看上去就好像蛇的动态。生蛇的部分不一定限于腰背,亦可以长在面部、眼晴附近等位置。若病毒长在眼睛会影响视力,严重会导致失明;长者耳朵则影响听觉,甚至会导致失聪。患处会出现类似触电、针刺般强烈的疼痛,伴有痕痒及灼热感,严重的程度则因人而异。
后期:
正常情况下,红疹和水泡会逐渐停止生长,并开始凋谢和结痂,过程为2至3星期。如处理不当以致水泡破裂,不但会加剧痛楚,更会引致细菌感染,后果可大可小。
如果未能及时控制病毒,神经线会受到破坏,继而引发神经痛,痛楚可持续数月,甚至长达数年,患者须服用止痛药才能纾缓。部分患者更会因患处皮肤的色素沉淀,因而呈现瘀黑色。
生蛇并非长者专利 免疫力差才是关键
不少人以为生蛇只会出现在长者身上,事实上十多岁的年轻人也会生蛇。面对学业和生活压力、睡眠不足等原因,人体免疫力就会下降,继而引致生蛇。其他因素例如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患者,他们都是免疫力较低的群组,故他们“生蛇”的风险会比一般人高。曾有调查指出港人生蛇的情况普遍,发病率约为16.8%。如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士,则属于高危族群。
●曾感染水痘病毒
水痘病毒是引起“生蛇”的最大元凶,凡出过水痘者,病毒便一直潜伏体内,等待发病机会。
●超过50岁
水痘病毒的抗体水平会随著年纪增长而下降,诱发生蛇的风险将大增,但年龄大小并非唯一的决定因素。
●不良生活习惯
医学界近年发现,生蛇有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一族因学业、工作忙碌,以致精神压力大及睡眠不足,造成免疫力下降,可提高病毒感染的机会。
●长期病患者
患有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和须长期服用类固醇等病人,免疫力较差,病毒有机会突袭,生蛇的风险比一般人高2至4倍。
如何预防生蛇?
生蛇是因患者身体内的病毒作怪,所以极少出现传染的情况。除非从未患上水痘的人士接触到患者的口沫或水泡液体,便有机会受感染而长出水痘。想避免生蛇,尽量保持以下生活习惯,如怀疑自己生蛇,应立即求医确诊,把握治疗的黄金72小时!在病发初期,服用特效抗病毒药物,可减轻痛楚、加速痊愈过程。越迟治疗,出现后遗症的机会则越大。
●改善生活模式
保持饮食均衡,补充足够营养;适量运动,配合充足的睡眠,不但能纾缓压力,更可增强免疫力,降低生蛇的风险。
●接种疫苗
医学界普遍建议50岁以上人士接种预防疫苗,注射后或会出现轻微、暂时性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注射部位红肿及酸痛等。虽然疫苗并不能完全杜绝“生蛇”的情况,但可将患病风险则降低七成,有效期更可高达十年。日后若不幸发病,痛楚、出现后遗症的机会亦会大大减低。
Source:HK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