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爸爸去芬兰1】爸爸为女儿教育找出路:不要只为考试而读书

撰文: 黄慧雯
出版:更新:

在3月30日的凌晨,3个爸爸放下工作及家人,背起重重的背包,经过十多小时的航程,飞越7千多公里来到芬兰,为的不是找圣诞老人,更不是要追极光。“我哋三个傻佬主要去当地School Visit,了解芬兰教育及老师教学理念,希望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有所启发。”阿坚说。
三个傻佬在这7天的行程有什么得着?
“我同一个16岁的学生倾偈,他已经好清楚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识得铺排自己要走的路,因为他们有很多空间去想,这是我最希望女儿做到的。”阿坚说。的确,回想一下16岁的我,仍是一旧“饭”,只为应付好眼前的测验考试,将来,也没时间多想。
“所以香港传统教育就系一条死路。”阿坚总结。

阿坚口中的三个傻佬,除了他,还有女儿所读学校“HIS Holistic Innovation School”的家长Vincent及校长Kinal,三人同样在香港长大,预科毕业后升上大学,之后找到不错的工作,虽然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下成长,但对于下一代的教育,三人的理念相近:“我们也觉得香港传统的教育唔人性化,并非按小朋友的年纪及需要而去设计,要追求分数,为考试而读书,他们没时间、更没机会去发掘自己的兴趣,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只是train worker,但未来的社会已不再需要worker。”

阿坚育有两名分别3岁及7岁的女儿,之前曾任中学老师,熟识传统的教育制度,自己的经历加上女儿两年的幼稚园生活,令他对教育有不一样的睇法。“当初为大女拣幼稚园,都好怪兽咁选择一条龙,你见到个个都咁行,觉得好正常跟住去,但当她一直读至K2,就发觉唔对路。”阿坚说女儿学习能力高,但做事很慢,令妈妈又急又气,因为做功课的问题,搞到每日都“家嘈屋闭”,令阿坚感到很无奈。

 

延伸阅读:

【三个爸爸去芬兰1】爸爸为女儿教育找出路:不要只为考试而读书

【三个爸爸去芬兰2】建筑师爸爸:靠死背知识已过时!

【三个爸爸去芬兰3】爸爸创办另类学校:教育要以孩子为中心 

 

我们的角色是要引导她,告诉她在哪里找资料,陪她一齐去行这条路,其实很多事连我自己也不懂,我会一齐学习,提升她不同范畴的兴趣。
阿坚
阿坚来到芬兰的小学,与当地学生玩及倾谈。(受访者提供)

芬兰学生对前途有清晰概念

今时今日的父母看重成绩、讲求分数,为孩子铺排好他的人生,但有没有想过这是孩子想要的吗?“去完芬兰,我最深的感受是当地的学生对自己的路、兴趣有很清晰的概念,我们去到其中一间中学,他们上堂气氛好relax,学生很尊重老师,相信若在香港同一环境,就会out of control。”阿坚说他曾跟一个16岁的学生倾谈,发觉他已经好清楚自己将来想行的路。“他告诉我想读心理学,将来想做同小朋友有关的工作,更已想好怎样铺排自己的路。”

阿坚说最大的原因是芬兰的教育是启发小朋友的兴趣,有空间让他们去找寻自己想做的事,这方面香港远远落后。“以我自己为例,我以前读书除了所读的几科,没有其他知识,香港教育制度不会鼓励你参加其他活动,最终只是考试,家人、学校、社会同你讲你要读书、温书、考试,可以让你尝试的事很少。到我大学拣科时也不知自己想读边科,亦不知自己兴趣是什么。”

现在需要的技能跟以前不同,不再是我们以前学的,电脑也胜人脑,所以家长思想也要改变。
阿坚

阿坚希望透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女儿从小接触到不同的知识,8、9岁可能已知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我经常跟她说,我不是要她读很多书,亦不是学很多字,我希望她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有兴趣也自然有动力去学习,未来的路就会懂得自己行,掌握到自己想做的事,这是我最想做到。”阿坚强调小朋友要learn from play:“学习也是玩的,只要用的方法对,任何时候也是在学习。”

至于另外两位同行的爸爸,在今次的芬兰旅程又有哪些体会?请继续留意【三个爸爸去芬兰】的专题报导。

其实她是否入到大学也不紧要,最重要是快快乐乐的跟她们玩,在这十几年陪着他们成长已足够。
阿坚
三个爸爸对教育有共同的理念,而子女又在同一学校,因此会经常相约一起去玩。(潘思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