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24节气│中医提醒勿犯三大饮食禁忌 伤身易上火损抵抗力

撰文: 许珞珩
出版:更新: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每年于公历7月6-8日交节。明天(7日)是小暑,即开始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此时阳气旺盛,若能配合适当的养生方法,便可达到保养阳气的作用。康河中医诊所邝嘉欢医师同时建议在饮食上需注3大禁忌,及推介2个在小暑期间宜用之食谱。

忌过度进补

不少家长喜欢为小朋友进补,但需尽量避免在“小暑”期间进行。邝嘉欢医师指出,因为补药多有壅滞助湿之性,进补过早的话,会阻碍暑热的消散,或者本来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因而卷土重来,容易出现上火的表现,“再加上小朋友本身五脏发展蓬勃,属‘纯阳之体’,阴津相对不足,夏天过度进补时更易虚耗阴津,伤及身体。”故小暑最忌过度进补。

忌辛辣油腻

另外,邝嘉欢医师指由于小暑天气炎热,会让人容易感到食欲不振,从而进食辛辣煎炸的食物来刺激味蕾,提高食欲,“但是小心过量,否则随时导致暑热旺盛,损伤人体阴津,更加容易令人体抵抗力不足,出现感冒、咽痛、口干、鼻衄等不适。”

+1

忌进食生冷之物

小暑期间气温高、多雨、湿度大、天气闷热,所以大人小朋友也喜欢以喝冷饮、吃雪糕等生冷食品来消暑降温,邝嘉欢医师说:“不过食生冷食品会影响脾胃运化,故最易诱发消化道疾病,导致消化不良,脾胃受寒湿困扰时也常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

+1

宜多补充水份及饮食清淡

那么,在小暑时,我们的身体汗出比较多,水分流失较严重。邝嘉欢医师建议要经常身体补充足够的水分,预防中暑。“水分更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脂肪、胆固醇、糖的浓度,从而达到降低血液黏度。在饮食上一切应以适量为宜,不要暴饮暴食;小暑多雨、高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按图即睇小暑或夏天期间,宜吃7种食物:

+3

邝嘉欢医师建议适量进食以上食物可健脾祛湿、清热消暑的食物。

按图即睇2款“小暑”食谱:

陈皮红豆沙

红豆,性平偏凉,味甘,含有蛋白质、维生素B族、钾、铁、磷、脂肪、糖类等。本草纲目上记载:“红豆性下行,通小肠,利小便,行水散血,消肿排脓,清热解毒,治泻痢脚气”。另外,红豆还有健胃生津、祛湿益气的作用,是十分有益的食品。小暑期间重养心,红豆沙有加入莲子、百合更有固精益气、清心养神、健脾益肾,消暑利水、养阴补血等功效。

陈皮红豆沙。(资料图片/李思敏摄)

材料:红豆 半斤、陈皮 1/3块、莲子 20g、百合 15g、水 2000ml、冰糖适量。

做法:1) 红豆放雪柜浸一晚至发胀,陈皮浸软去白色瓤,莲子、百合浸软,莲子去芯。2) 用大火煲滚水,再先放入陈皮煲15分钟,再加入红豆大火煲滚,盖上煲盖,再用中小火煲30分钟后加入莲子、百合再煮多30分钟。3) 用筛子将部分红豆压烂后,加入冰糖再煮15分钟即可。

冬瓜老鸭消暑汤

邝嘉欢医师指鸭肉有大补虚劳、滋阴补血、清肺解热、消水肿的功效,适合体热、食量少、便秘和有水肿的人食用,冬瓜则味甘淡性凉,可清热解暑、润肺生津、消暑除烦、利尿消肿; 小暑或夏天食用效果更佳。搭配薏苡仁、莲子、扁豆等健脾止泻,消暑祛湿、养心。荷叶清暑利湿,主治暑热病证、脾虚泄泻;陈皮理气燥湿,这些健脾祛湿、消暑开胃的食材,可祛除暑热带来的不适,大人和小朋友亦可享用,如怀孕初期的女士则可不放入薏苡仁。

材料:鸭 1只、冬瓜 2斤、薏苡仁、莲子及扁豆各25g、荷叶 1片、陈皮 1/3块、生姜 4片、水 3000ml。

做法:1) 鸭切去尾部、内脏,与瘦肉一同灼水,然后备用。2) 冬瓜洗净,去囊去核,切大块。3) 薏苡仁、荷叶、莲子、扁豆用水略浸。4) 陈皮浸软去白色囊。5) 生姜切片,备用。6) 大火煲滚水后放入所有材料。滚五分钟后改中慢火再煲1.5小时。7) 加入适量的盐调味。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尽可向注册中医师查询。

康河中医诊所邝嘉欢医师。(受访者提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