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教育】让孩子自由去玩 瑞典妈妈:全家人禁用智能产品

撰文: 邓焕仪
出版:更新:

当香港的教育制度一直为人诟病,未知别国的家庭与学习氛围,又有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在圣诞节前夕,记者到访瑞典驻港总领事贺思桐(Helena Storm)的官邸。除了谈谈瑞典家庭的亲子圣诞习俗,她也分享作为一个在职妈妈,跟子女的相处点滴,以及瑞典教育的核心价值。
摄影:龚嘉盛

瑞典驻港总领事贺思桐(Helena Storm)

放下手机 抽时间与孩子交流

Helena在四年半前,与法藉丈夫带同现年五岁半的龙凤胎来港,及后在香港诞下现年两岁半的幼女。在瑞典家庭里,父亲与母亲的角色并没有明显的分别,他们视“家长”为团队工作,一同肩负起教养责任,为同一个家庭付出。“在父母的分工上,每个家庭都不一样,以我们为例,爸爸负责照顾子女起居饮食,我则在外工作。”

Helena育有三名子女

Helena认为,作为家长,最大的任务是让孩子保持好奇心,成为一个慷慨、善良的人。而更重要的,是尽量在百忙之中,抽时间陪伴孩子。“孩子不在乎你跟他们玩什么,只想你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一起进行亲子活动,表现出你对他们的兴趣。尽管再忙,也提醒自己抽时间与孩子读读瑞典文学、下厨、捉棋、逛菜市场。”

Helena还分享了他们家庭的一个“小家规”,就是孩子不可在家里使用智能产品,就连她自己也不例外。“即使是大人,我也有感使用电话时会犹如上瘾,不由自主的滑动屏幕,不知不觉间浪费很多时间。因为与瑞典的时差,有时我需要在家处理工作,我会提醒自己要适时放下手机、平板电脑,与子女作真实的交流。在他们这年纪,会听从和牢记我们曾说的话。他们不会做你告诉他去做的事,而是模仿父母,因此我们要谨言慎行。做个好榜样,也是家长其中一个重要的责任。”

+10

不设个人评分 极少聘请私人补习

不少父母生怕孩子在学校学得不够透彻,为催谷孩子成绩,也会聘用私人补习老师。Helena却指,这个情况在瑞典几乎不会出现。“瑞典教育著重团队合作,多于个人成就。我在14岁时,才有第一个学习评级。你在班中的位置从来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学习进度。就如我当初在大学修读法律,每份功课也是4至5位同学一起合作,大家会一起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即使来到法律考试,你也可以带任何物件进入考场,包括笔记、书本,因为考试不是在测试你的知识,而是你的解难能力。”

刺激孩子的创意发展,亦是瑞典教育的另一核心,而“玩”便是重要一环。“要让孩子自由去玩,小孩就是透过‘玩’来学习创新,只要你给予他们时间,他们可以把客厅幻化成海洋。”Helena补充,从幼稚园开始,瑞典教育已著重训练孩子的思考模式与解难能力。“学园内设有规则,但大人同时会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会存有这条规则,我认为这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当我们跟他们说‘你要每天刷牙’、‘回家后要洗手’,他们总会问‘为什么?’。我们可鼓励孩子思考,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理应足以让他们自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