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恩物】UCLA研发手机应用程式 助父母分辨BB哭声含意

撰文: 陈乐希
出版:更新:

婴儿不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一有需要就只会哭,原因从“我很饿”到“我屁股不舒服”或者“我生病了”都有可能。有时候父母为了判断宝宝在哭什么都伤透脑筋。现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打算设计一种手机应用程式,内容就是听懂宝宝在哭什么,也就是“BB喊声翻译机”。

主要的研究人员艾莉安娜.安德森(Ariana Anderson)

应用程式名为“Chatterbaby”,最初的研发目的是帮助失聪父母,识别他们的孩子是否哭闹,因为失聪父母的听力不好,不容易察觉宝宝在哭。就在Chatterbaby的研发过程中,研究人员听了很多种婴儿哭声,发现有一些共通性,于是就创建了一套演算法,将婴儿哭声分为三类:难受(例如尿片湿了)、饥饿和烦躁。

其中一位主要的研究人员艾莉安娜.安德森(Ariana Anderson),本身也是一位育有4名子女的妈妈,她认为“妈妈的本能就是即使看不到宝宝,光听到哭声就能知道他想表达什么。”所以她就想:“我们能设计出一种算法来帮助新手父母快速上手,把资深妈妈的经验变成应用程式吗?”

艾莉安娜.安德森(Ariana Anderson)本身也是一位育有4名子女的妈妈。

研发团队比对2000多种婴儿哭声样本,进行了一系列运算之后,该系统最终能够正确分辨九成的哭声。安德森说,宝宝哭声有不同模式的频率与音量,“例如哭声间有很长的停顿,婴儿可能是烦躁;要是婴儿觉得痛,哭声通常会大声很多,并且两段哭声之间的停顿很少,那是换气,为了下一段更大的哭声。”

当然,并非每个宝宝都有相同的哭声“语言”,因此这项APP加入了个性化功能,可以让用户将自己宝宝的特定哭声录下,上传到UCLA的伺服器,扩充档案库,以更提升未来预测的准确性。换言之,使用该APP的父母,也参与了改良工作。

这个应用程式除了能帮助失聪的父母,还可以协助觉得难以跟宝宝沟通的新手父母。另外,由于有研究指患上产后抑郁症的妈妈比一般妈妈难去分辨宝宝的哭声,所以这也可以成为有产后抑郁症的妈妈的好帮手。

除此之外,该团队相信,在收集越来越多的婴儿哭声的同事,还能够及早察觉孩子发育是否有障碍,例如自闭症。因为有研究指,有高风险患上自闭症的婴儿,即使他们还未确诊,也会出现不正常的哭声模式。应用程式中附有家长问卷部分,记录家族病史和宝宝哭声模式,让所有家长为自闭症研究出一分力。

安德森欢迎所有父母上载5秒宝宝的哭声至应用程式上,详情请至:https://chatterbaby.org/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