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儿报告】港大报告数字仅至8年前 观塘个案已超越屯门成第2位
昨日(8日)公开、由港大主导的虐儿研究报告,反映个案最多的“重灾区”为元朗区和屯门区。有关注虐儿的社福机构指报告数据仅反映2001至2010年,为8年前的情况,近2年观塘已跃升至第2位。社福界祈有更多区域研究和统计,让政府和业界更应针对性投放资源和服务,及早辨识和预防,减低虐儿的因子。
虐儿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元朗区是全港虐儿数字最高地区,并集中发生在屋邨和低收入家庭。据医管局记录所示,该区在过去10年共录得1,176宗虐儿记录,社署纪录则有677宗;其次是屯门区,医管局及社署分别有1,027及512宗。
防止虐待儿童会处理总干事黄翠玲指出,报告仅反映2001至2010年的情况,已是8年前的数据。据社会福利署保护儿童资料系统,在2016及2017年间,虽然元朗仍是个案数字首位,但观塘已超越屯门成为第2位,葵青亦升至第4位。
经济压力影响家长情绪
这些地区的虐儿个案较多,本应加强地区上的支援,但由于现时没有区域的研究和统计,虐儿的原因只能“靠估”。“可能是公屋住户多,普遍收入较低,经济令生活压力大,影响家长情绪。当家长未能调适,便可能把压力和情绪投射在育儿上,以打骂教导孩子。”黄翠玲说。
香港家庭福利会社会工作顾问骆慧芳亦认为,社区结构各有特色,包括公屋比例、家庭成员组合、家庭收入、教育程度、邻舍关系和社区支援也有可能构成高风险的虐儿因子。她说:“家长也需要唞气,如果社区的幼儿照顾支援不足,生活张力愈拉愈紧;又或是邻舍关系薄弱,听到隔离屋日日打骂,可能只关心一句便能转化危机,但邻舍没有这种意识。”
建议更多区域调查 针对性预防
黄翠玲认为更多区域调查和研究,能让业界更了解各区的社区现况和虐儿因子,“例如该区单亲家庭较多,面对的管教压力大、支援网络少,政府及我们便可以针对性提出政策,投放资源和服务”。
“保护儿童,人人有责”,黄翠玲看到年初揭发一连串虐儿事件后,学校和邻舍的敏感度皆有提升,惟预防和辨识的工作需要持续才有效用。
需提高家长的情绪管理教育
骆慧芳则认为,家长在管教上有压力和情绪,社区却缺乏相应的情绪教育。“家长非天生便懂得管教孩子,尤其孩子有特殊教育需要,家长面对的困难和情绪困扰也更多,如社区和学校支援不足,情绪张力便越拉越紧。”她又盼尽快落实幼稚园设驻校社工,为家长提供即时支援。
家长面对管教压力时,其实也能达到言语和行为“零暴力”。骆慧芳建议,家长需接受和接纳自己和孩子皆有情绪,“多聆听、少责骂、多鼓励”,改善亲子关系。另外,她提醒家长在育儿路上非孤单作战,必要时要寻求社区支援。“教养是很漫长的,管教不急于一时。”她说。
更多文章:【暑期活动】 室内乐园推5日夏令营 学踩滑板跳弹床训练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