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李炳中学重培养科技信心 $22万买仪器拓生物科技课程

撰文: 卢劲扬
出版:更新:

【STEAM / STEM】政府近年提倡STEM教育,即科学(Science) 、科技(Technology) 、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以启发学生科学及科创能力,近期更加入艺术(Art)成为STEAM教育。“01教育”走访多间中小学,准备一系列的STEM教育访问报道,帮助各位家长了解现时STEM教育的最新趋势!

荃湾圣公会李炳中学在创科方面拥有不少成就,校长洪澍及科学与科技推广主任林嘉嘉老师接受“01教育”访问时提到,学校早于2000年起发展STEM教育,贯彻“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的理念,课程着重培训学生的解难及创新能力。另外,学校亦设有多个有校本特色的STEM课程,包括因应学生兴趣而设立的生物科技课程,而且该课程更有学生作品代表香港获得国际大奖。

荃湾圣公会李炳中学以“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为理念,课程着重培训学生的解难及创新能力。图左及右分别为校长洪澍及科学与科技推广主任林嘉嘉老师。(卢劲扬摄)

让所有学生不怕使用科技 校本课程发展回应青少年需要

“High Tech揩嘢,Low Tech捞嘢”,这句话是不少香港人抗拒科技的写照。不过洪校长却相信,学生不能怕科技,而是要有信心使用科技,因为学生未来毕业后投身社会,即使投身会计、医疗及贸易等非创科行业,一样有大量机会使用科技。有见及此,校方特别以“STEM for all”为目标,让全部学生都有机会接触STEM,学习相关知识及技能。

学校在初中阶段为学生建立巩固的应用科技基础后,到高中即使并非修读理科,仍然有机会接触科技。洪校长表示,在通识科改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期间,拨出部份课时作“其他学习经历”(OLE)课程。学生即使没有修读资讯及通讯科技科(ICT),在中四及中五仍可修读由教师编写的校本Python编程课程,强调“释放出嚟嘅课时,唔系平均分返畀啲主科就算数,我哋都谂下而家啲青少年有咩需要,(然后)去发展”。

圣公会李炳中学林嘉嘉老师(左)以该校的生物科技课程为例,指设计该课程的主因,是学生从报道得知食物中毒个案未必能够准确检测引起中毒的细菌,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卢劲扬摄)

生物科技课程回应学生兴趣 同学研究获国际奖项

圣公会李炳中学会按学生需要和兴趣设计课程,林嘉嘉老师以该校的生物科技课程为例,指最初设计课程原因,是学生从新闻报道得知,现时无法准确检测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引起他们的兴趣。

碰巧学校一位旧生是相关范畴的专家,因此邀请他回校分享。该名旧生建议学生设计运用DNA技术的检测机器,所以学校成立队伍进行研究和完成发明,作于2017年参加于美国举行的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iGEM)并夺得铜奖;2019年该校亦有其他学生以另一个研究参加同一比赛亦夺得铜奖。

比赛成绩令同学更感自信之余,亦令他们对生物科技更感兴趣。学校于是顺势发展生物科技课程,向优质教育基金申请12万元的资助添置生物科技器材,方便学生继续研究,而学生亦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及其他奖项。

林老师又提到,现时学校是少数在初中阶段已设有生物科技课程的学校,因为相关知识深奥,而学校为了开办课程特意拨款约10万购买额外器材,“令到我哋全班嘅中一学生都可以用到𠮶啲仪器去做一啲实验”,“(而)其实呢啲仪器可能高中读生物科嘅同学先有机会用,甚至(用都)可能都系一、两次”。

支持学生登上更大舞台 外地比赛可获全额资助

洪校长亦提到,除常规课程外,若学生表现优秀,学校会提供额外培训或抽离式教学,帮助他们踏上更大的舞台。另外,由于学生大多来自基层,为了让学生专心出外参赛,不受家庭环境影响,学校会为到外地比赛的学生提供全额资助,费用包括机票及住宿等。洪校长期望,资助能够帮助同学发挥潜质,学生有更多的见识及交流之后亦能提升其他能力。

洪校长亦提到,除了常规课程之外,如果有学生表现优秀,学校会提供额外培训或抽离式教学,帮助他们踏足更大的舞台。(卢劲扬摄)

学校给予学生的大量支援,亦的确成功帮助学生累积大量创科奖项及成就。以香港其中一项最主要的STEM比赛 — “香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例,该校在过去20年内已经赢得超过70个奖项;同时,学生在全中国、德国、美国及瑞士亦有获得多个比赛的奖项,包括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美国知识产权法协会专项奖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