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天地|海拔 3776m 之生命教室 — 用双脚谱写富士山青春印记
还记得去年七月,我与学生们一起攀登富士山的点滴,每一段与他们相处的时光,至今仍在我心中回荡不息。那次旅程,不仅仅是一次体能的挑战,更是一场深刻的心灵探索。(内容由东华三院甲寅年总理中学提供)
某天,我接到一家出版社的电话。他们因看过我们学生攀登富士山的报道(编按:东华三院甲寅年中学赴富士山攻顶 校长与学生同行见证互助成长)而深受感动,提出将学生的感想与故事结集成书的想法。说实话,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提议,因为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参与一本书的出版。然而,编辑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报章或许看过就会被遗忘,但如果结集成书,这些故事将会留存下去,成为学生永恒的回忆与纪念。”
带著这份感动与兴奋,我与学生们展开了讨论,大家对这个计划充满好奇。我们一起规划书本的大纲,分享内心的所思所感。有时,年轻人的内心世界或许我们平时没有机会触碰,但当我阅读学生们写下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句挣扎时,我不禁问自己:这趟富士山的旅程究竟象征著什么?
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青春的印记
“比登顶更美好的是我们的相聚。”
“当我们有车,开始不让孩子走路;当我们有能力,开始不让孩子学做决定;我们有钱,却不教孩子独立;当我们有权利,开始剥夺孩子被赋权的机会。年轻人表面拥有一切,但内在却失去了更多。”
这些话语不仅震撼了我,也让我深思:现今的孩子究竟需要什么?作为教育者,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富士山之行,对学生们来说,不仅是一趟旅程,更是一场与自我的深层对话。一位学生写道: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为了追求某目标,还是仅仅为了活著?此刻,站在这片星空下,我仿佛找到了答案。那些曾经的烦恼和困惑,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对于人生的意义,每个人或许有不同的答案。而我们,无非是陪伴者,与学生一同探索、追寻。在他们迷惘时,我们选择倾听,而非批判。或许,这才是最重要的陪伴。
经过一年的筹备,这本书终于诞生了。筹备过程可能比登富士山更艰巨,花上的时间和心思也不少!每当我翻阅学生们的文章时,我都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他们的文字里蕴含著深度的思考与真挚的情感,每一篇分享都让我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与我的角色。他们的挣扎、探索、喜悦与感悟,都让我重新思考:教育的真正意义,是否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陪伴学生经历心灵的成长?这些文章不仅是学生心路历程的缩影,更成为我对教育的另一种启发——每一次倾听与交流,都是教育的真正核心。在过程中,我感谢每一位参与的伙伴:曾庆山老师的统筹,伍尚俊、周嘉濂、梁世杰老师的校对,还有火柴头出版社的设计排版,以及东华三院的全力支持。让我倍感欣慰的是,出版社主动提出将这本书的收益扣除成本后,全部拨捐给东华三院,用于支持学生的精神健康,为年轻人出一份力。
这本书将于七月中的书展上正式发售。我诚挚邀请大家支持这群充满热忱的学生,翻阅他们的作品,细细体会这场与年轻人心灵的对话。你会发现,这不仅是一趟关于富士山的旅程,更是一场关于价值观、内心力量与青春印记的探索。
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更多有心人一起同行,为年轻一代的内在素质建构基石。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是一颗强大的内心与正确的价值观。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在未来的世界中稳步前行,迎接人生的每一个高峰。
(内容由东华三院甲寅年总理中学提供)
若学校有意于校园天地刊登文章,欢迎按此浏览投稿须知及提交稿件。
另外,《香港01》推出中华文化学人计划,如对计划有任何查询,欢迎电邮至“education@hk01.com”(标题注明 ‘中华文化学人计划查询’),或WhatsApp / 电话(35828747)联络《香港01》代表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