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灼见|孩子升中考获第一组别学校 等同造就“高成就”孩子?

撰文: 张乐霈校长
出版:更新:

文:圣公会基爱小学校长张乐霈
一年一度的升中派位自行阶段结果已公布。当孩子成功考获第一组别学校,对父母而言这比“中头奖”更喜上眉梢,他们认为孩子只要考获第一组别学校就如开始踏上成功之道,将来孩子定能成就非凡。然而这个想法是否只是一个所谓的普遍社会标准?要孩子将来有高成就究竟有何定律?作为父母可以做甚么,又应该扮演甚么角色呢?

学生透过参加不同的比赛,发掘自己潜能,发挥所长。(张乐霈校长提供)

首先,我们可以探讨何谓“高成就”孩子。根据《高成就孩子》书籍的两位作者——罗纳德.弗格森和塔莎.罗伯逊所说,“高成就”指的是那些充分实现自我的人,他们都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之余,仍然能够继续成长。他们都有三种关键特质:使命感(Purpose),自驱力(Agency)和才智(Smarts)。

根据以上两位作者所言,即使孩子成功入读第一组别学校,若没有继续发展所长,追求理想,并不一定会有“高成就”;相反,即使孩子未能入读第一组别学校或“名校”,但他们持续努力发展自己的潜能,向着自己的理想进发,他们也可以是最终获取“高成就”的一群。

事实上,并非每位孩子皆适合入读发展学术为主的学校,即使拥有高学术水平的孩子也可能是“高分低能”。要获取“高成就”,背后包含的是执行困难任务的能力,即是懂得善用环境中获取的资讯,再制定人生战略决策的能力。面对现时社会急促的发展,只懂熟读课本知识一定不足以成为“高成就”的人,所以现今孩子成功与否,仍受不同的因素所影响,入读哪一所中学不会决定人生的全部。由是,父母可以把目光放远,鼓励孩子凡事抱着开放的态度,积极地闯出属于他们的未来。

每年笔者的学校安排不同类型的中学分享,让学生及家长选择合适的学校。(张乐霈校长提供)

我校一向贯彻“弘德育人、有教无类、启发潜能”的精神,教导每位学生基本的学术知识,装备他们适应社会的变化。但是现今的世界发展迅速,单单知识的传递已不足够,笔者认为启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强弱,确立清晰的发展方向及生涯规划,然后订立实践方法才对他们最有帮助。

因此,我校致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学习风格来主动追求知识。学生在过程中除了深化学习内容,也按个人的喜好钻究相关的题材,并发展潜能,朝着目标进发。其次,我校一直以来透过生涯规划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自我认识。我校与不同机构合作,安排学生参与职场体验活动,例如安排学生亲身到酒店不同岗位工作,有关的生涯规划活动除让学生体验独特的职场文化外,也加深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借此订立更长远的目标,为日后发挥自己的艺术、体育、学术等方面的潜能作好准备。

除此之外,我校亦会安排学生参与由他们作主导的实践活动,例如:学生于商场市集“摆档”,学生由组织、策划至售卖自家制的产品都参与其中。在这个实践活动中,老师们见证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过程中的挑战,又能发挥个人创意和潜能,互相合作下完成任务,师生都为此感到自豪。

总括而言,父母望子成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只着眼在孩子入读第一组别的中学并不是最重要。所谓“行行出状元”,作为家长应多让孩子接触不同事物,让他们发展所长,并为所订下的目标而努力,成为不同范畴的“达人”,这才是培育“高成就”孩子的秘诀。

圣公会基爱小学校长张乐霈。(张乐霈校长提供)

作者简介:张乐霈女士现为圣公会基爱小学校长,从事教育事业二十三年。张校长致力推动课程发展,尤其评估素养,著重学习、教学及评估的连系,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能。此外,她带领各科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寓学于乐,并装备学生俱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以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