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工作者”成“蔡英文2.0” 赖清德如何与习近平做朋友?
正在出访的台湾副总统赖清德,7月底曾接受《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专访,这是他投入2024台湾大选以来,第一次在外媒专访中亮相。彭博电视(Bloomberg TV)8月14日率先释出专访片段,面对该刊总编辑韦伯(Joel Weber)追问“台独”相关议题,赖清德在回应中就其心目中的两岸关系定位给出回答。
外界质疑,赖清德在1997年任台湾“国民大会”代表时,即以手举牌方式表态“台湾独立万岁”;复于担任台行政院长期间,再声称自己是“务实的台独工作者”;又在2020年大选争取民进党提名时,获得多位独派大佬力挺,故其“台独”色彩浓厚已不言自明。
然而,在回应韦伯的提问时,赖清德表示,“务实”指的就是“根据事实”,而“台湾已是主权国家,名称为中华民国,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没有再宣布独立的必要。”该番回应,除了延续其今(2023)年1月接任民进党主席时的说法外,还继承了蔡英文2021年双十节演讲的两岸“互不隶属”论,可谓是“蔡英文2.0”。
此外,根据赖清德竞选办公室提供的新闻稿,赖清德还强调没有所谓的独立路径,现在的国名、宪法上的名字就是中华民国,没有另外更改国家名字的情况,会继续推动蔡英文以“中华民国(台湾)”来称呼的方式。
有趣的是,赖清德曾经在与台湾大学学生进行“快问快答”游戏时称,最想和习近平一起共进晚餐。如今他在《彭博商业周刊》的访问中,进一步表明不想和习近平成为敌人,他们可以做朋友,“乐见中国和台湾一样享有民主和自由”。
近期赖清德的竞选策略,看的出来有意卸下其“台独”的标签,例如他驳斥“台独金孙”的封号,指台湾只有“政治金童”,不断“中华民国化”。但赖的“中华民国化”,又不是复归《中华民国宪法》的“一中”和“一国两区”精神,而是走向蔡英文的“寄生中华民国”台独之路,以“中华民国台湾”切断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连结,从1949年两岸分断作为起点,“中华民国”反而成为了独立于中国之外的一个“新国家”。
因此,赖清德的“中华民国”包装,很明显是要强攻台湾中间选民,或者是不愿两岸发生战争的“维持现状”派。在政治光谱上往中间靠拢,效果如何尚有待观察。
赖清德从一位“台独工作者”,摇身一变为奉行“中华民国台湾”路线的“蔡英文2.0”,背后至少有三大因素。第一,如同前文所述,是为取得台湾“维持现状”派选民的支持;第二,在美国“疑赖”论发酵下,消除美国对其“台独”的疑虑;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北京所发起的统一进程,包括两度“围台”军演,解放军台海演训的常态化,以及在国际上的“统一”造势,促使赖的“台独”立场往后退缩,从“抗中保台”过度到“和平保台”,同时又拿起“中华民国”作为护身符。
不过,赖清德的“中华民国”转化,真有助于两岸关系的缓解,甚至是与习近平“吃晚餐”、“做朋友”?答案恐怕也是不言而喻的。蔡英文提出“中华民国台湾”之说,除了自欺欺人的改换护照封面,将“中华民国”英文“Republic of China”缩小到几乎看不见,极大化“台湾”英文“Taiwan”等“自嗨”行径之外,反而让两岸关系更加紧绷严峻。
而所谓的两岸“互不隶属”论,更犹如游走钢索。当蔡英文首度提出该说法时,大陆国台办即有回应,认定该说是“斥裸裸的贩卖‘两国论’”,“无论企图怎样包装‘台独’分裂主张,都不能掩盖其分裂国家的邪恶用心”。换言之,尽管蔡英文、赖清德两人都不是大陆官方“台独顽固分子”黑名单上的一员,但“互不隶属”论之于北京,其“两国论”和“台独”的定性已是板上钉钉。
今日台湾大选三强鼎立,赖清德脱颖而出的概率不小。倘若其当选,两岸关系可以说非但无法得到解套,反而相当有可能延续蔡英文时代的困局,让台湾在拧结中的束缚越来越痛苦。赖清德的“四大支柱”主张,以及追求“维持和平的稳定现状”等主张,更像是纸上谈兵,在两岸政治基础掏空,而且附和美国对华的“台湾牌”敌意等情况下,实在无法让人看到两岸关系有出现转圜的空间,看到的反而是离战争边缘越来越近。
政治是现实的,两岸关系更是复杂的,但中国文化待人接物的人情义理传统仍然是不变的道理,也是今日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的文化缩影。两岸之间当然应该一起“吃晚餐”、“做朋友”,问题在于某些有心人士的口头“善意”,其实是怀抱着敌对前提的口蜜腹剑,例如搬出“民主自由”等西方“和平演变”的冷战老调重弹,心里想的却是“翻桌子”、“当敌人”,如此关系之处境似乎毫无乐观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