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瞄准的金融硕鼠:让反腐的狂风暴雨来得更猛烈些
最近一段时间,金融系统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河南多家村镇银行暴雷引发群体性维权事件刚过没多久,中金公司90后交易员月薪超8万人民币的传闻又火遍网络,在经济增长面临严重困境,许多人的收入都深受影响的形势下,格外扎眼。
但在这两起事件之外,今年以来的反腐风暴才是中国金融系统最大的事情。据《中国新闻周刊》在《金融反腐持续发力,这名银行副行长被批“逃逸式辞职”》一文中的梳理,“年初至7月13日,至少抓获34名金融硕鼠”,“这34名金融硕鼠,涉及银行系统16人、监管部门12人、保险领域6人”,“落马的多是关键岗位人员”。从7月13日到现在,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干部栏目披露,最近又有包括中信正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柳明和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行政总裁陈爽在内至少8名金融硕鼠被抓,力度之大,抓捕频率之高,显示金融反腐的风暴已来。
金融反腐风暴来临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反腐便一跃成为备受瞩目的国家重要工作。从中共十八大到十九大的五年期间,时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主抓的反腐行动成效显著,不论规模还是力度,创下数十年之最,有效遏制住了贪腐之风。当时在金融系统同样抓捕了许多贪官,比如2015年落马的被外界称为“发审皇帝”的时任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和2017年被查的时任保监会主席项俊波。2017年,习近平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列入“三大攻坚战”并写入十九大报告,金融反腐得以在十九大后朝纵深推进和加码。随后,习近平多次在中纪委全会上要求“做好金融反腐和处置金融风险统筹衔接,强化金融领域监管和内部治理”。
在此背景下,从去年10月开始,中共派出15个中央巡视组,对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25家金融单位展开为期两个月的巡视。这是中共十九大以来首次金融领域中央巡视。今年2月21日,中共针对金融系统中央巡视的情况召开了集中反馈会议,痛批“有的单位‘靠金融吃金融’,重要岗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洁风险比较突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反映较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奢靡享乐之风仍然突出”,要求“严肃查处腐败问题”。
与之相伴随的是,今年以来金融系统的官员落马情况非常密集,遍布监管机构、国有金融机构。在监管机构层面,比如,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机关服务中心原主任牟善刚被查,1月11日财政部资产管理司副司长赖永添被查,2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原行长杨小平被查,4月2日原银监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姜丽明被查,5月18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原司长孙国峰被查,6月10日证监会山东证监局原局长冯鹤年。在国有金融机构层面,包括光大银行原副行长张华宇、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王滨、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行长李莅、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原行长王业、招商银行原行长田惠宇在内一批高管落马。光是7月15日一天,国家开发银行国开发展基金管理部原副主任路军、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原副行长周杰、中国建设银行甘肃省酒泉分行原行长张森,同时被查。
风暴背后的“靠金融吃金融”
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中国那么多金融官员、金融机构高管落马,且涵盖诸多领域和机构的重要岗位,这既显示了金融反腐的决心,又反过来暴露出金融系统积弊已深。
据《联合早报》报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建明接受采访时说,中国金融腐败已积累多年,腐败现象通过选拔任用制度传播,持续加剧更形成被广泛接受的腐败文化,导致官员的态度和价值观严重异化,随着近两年金融系统逐渐成为反腐败工作重点,官方加大查处力度,该领域中的问题也更集中地暴露出来。
有人说,有油水的地方容易滑倒,金融系统作为离金钱最近、深受诱惑的行业尤其如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曾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金融行业经营货币、经营风险的特性本身就极易滋生腐败。经济学家向松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金融业相对特殊,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始终处于‘甲方’位置,是资金提供方。在国民经济链条中,金融业处于最高端的位置,对资金配置有较强的支配权。这是金融业相比其他行业容易滋生腐败的一个客观原因。”向松祚分析称:“垄断易滋生腐败。进入金融业需要牌照,业务需要许可,要接受监管,一些官员往往就利用掌握牌照发放、业务许可、业务批准或监管的权力来进行权钱交易。”
中纪委对于金融落马官员的通报同样说明了问题。6月26日,中纪委关于银保监会法规部原一级巡视员蔡江婷被开除公职的通报指出:“蔡江婷靠监管吃监管,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利用职务便利,违规购买金融机构股份获利。”7月4日,中纪委通报中国光大银行原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张华宇被开除党籍时指出,张华宇“利用职权违规安排儿子、女婿、弟弟等亲属及关系人子女数十人到光大系统工作,为多人在职务晋升、工作调动等方面谋取利益”,“在职时为有关企业谋取利益,退休前夕辞职,辞职后在与原任职务有业务关联的企业领高薪,是‘提前筑巢’‘逃逸式辞职’腐败的典型,是权力与资本相互勾连、疯狂逐利的典型,亦是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甘于被围猎的典型”。7月20日,中纪委关于上海银保监局原局长韩沂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的通报指出,韩沂“一心谋求个人待遇;贪欲膨胀、观念扭曲,信奉‘权能生钱’,将公权力异化为利益交换的筹码”。
管住“钱袋子”:让金融业健康发展
在中国经济体系中,金融业因为属于“钱袋子”,在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上世纪90年代,邓小平便说过:“金融很重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盘皆活。”精通金融治理工作的王岐山讲过:“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这其实说明金融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某种核心角色,但同时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又必须服务于作为百业的实体经济,否则金融业的发展一旦脱离实体,野蛮生长,势必败坏经济命脉,制造危机。过去一些年美国经济出现的脱实向虚和金融泡沫,便是摆在中国面前的深刻教训。
同样情况,尽管中国经济总体上还是以实体经济作为根基,但过去一些年的快速增长过程中,确实出现了脱实向虚和金融泡沫的苗头,金融行业的乱象一直在累积并不断妨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大众对于金融圈的腐败、暴利、人性扭曲和异化多有不满。不论P2P的密集暴雷、河南多家村镇银行出事,还是一些金融机构高息揽储乱集资和高杠杆所积聚的金融风险,抑或金融系统腐败对于金融业健康发展的致命伤害,都在警示当下中国亟需规范和整治金融行业,防患于未然。
今年初《香港01》在《金融风险形势严峻“钱袋子”承压 中国金融大佬迎反腐风暴》一文中便已说过:“中共将反腐目标定在金融领域,很重要一个原因在于包括财政、税收、股市在内的整个金融系统是中国政府的‘钱袋子’。因为疫情、国际局势等诸多因素叠加,中国政府目前面临的财政压力空前加大,2021年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大挑战,及其对发展动能带来的不可小视的影响。抗击疫情,各领域改革、就业、国防、教育医疗以及提高生育率等领域、政策均到了需要大量财政投入阶段。能否阻止‘硕鼠’横行,保证‘钱袋子’的安稳,将直接决定中国政府能否在经济下行趋势下渡过难关。”
经历过今年4月、5月的经济下行困境和上海疫情冲击后,当下中国更是需要严厉惩治金融系统的乱象和腐败来稳住“钱袋子”和助力经济复苏。以此逻辑来看,今年以来的金融系统反腐风暴,便显得十分必要,接下来在打击金融硕鼠的同时,还应该努力建立一套监督和监管的长效制度反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