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他者】台媒体人为东南亚裔开书店办报纸:用了解减少歧视

撰文: 慈美琳
出版:更新:

每个周日当你经过旺角天桥或是皇后像广场,港人对在哪里三五成群的外佣姐姐和她们的国家又了解多少呢?
实际上外佣问题,是当下全球化世代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台湾方面也同样面对外佣问题。
张正在新北经营灿烂时光书店,收集泰国、印尼、越南等各国书籍,举办东南亚主题沙龙。
他希望,“所有漂泊的,在此都可找到灿烂时光。”

曾为外劳办报的张正,如今经营一间东南亚书店,向台湾人普及东南亚文化。(余俊亮摄)

曾是《台湾立报》资深媒体人的张正,工作进入倦怠期后停薪进入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研修,从此打开与东南亚的不解之缘。近10年来,他办报、做电视节目、创书店、开设移工文学奖,所做之事无不为了这群在台湾漂泊的人。

一人一书 搬来东南亚精神世界

2015年1月,张正发起“带一本看不懂的书回台湾”活动,号召到东南亚旅行的台湾人买回一本当地书籍捐出。张正与他人合开“望见书店”(桃园)及“灿烂时光”(新北)两间东南亚主题书店,作为捐赠图书的收集点,再将书无偿借予在台湾生活的东南亚劳工及新移民。

“一间只借不卖的书店,一处非主流的文化基地”是灿烂时光的定位,张正的初衷是,满足异乡人的精神需要,传达台湾的善意。活动在社会上反响不小,还吸引到马英九和蔡英文相继到店送书赠言。

只可惜,中文世界里如火如荼的传播并未广泛渗透到潜在读者群,登门借书的人不多,他们便改变策略,周末拖著行李箱到外劳聚集地台北车站摆借书摊点,鼓励新移民和外劳借书,可以涂画,不设归还期限。这一举动吸引了不少人走来了解,但真正将书借走的却不多,书店长工吴庭宽说,外劳,尤其是家庭帮佣的假期很少,她们不知下次放假是何时,即使强调借走很久也没关系,很多人还是觉得不好意思。

“恃强凌弱是人性,我们是想唤起理性”

外劳假少、信息渠道不畅通等种种因素都让张正意识到,在外劳间开展活动并不容易。如今,这间挂满各国国旗、墙上写满各式文字的书店已逐渐转型,成了台湾人了解东南亚的大门,几乎每天,这里都有讲座、电影等活动,内容涉及政经、文化、军事,年轻人在这里得到启蒙,文化界在这里交流畅谈,各地参与外劳工作的人到台湾也一定会去坐坐。

外劳常常出现在台湾社会新闻中,国中生殴打外劳、民众辱骂外劳等事件都曾发生,网络暴力更是不时上演。

“恃强凌弱是人性,现在我们是想唤起理性,或加诸一些礼仪在现代人身上。”张正不愿用“教育”一词,他相信,书店的作用只是帮助台湾人打开视野,了解之后便不会那么歧视,“会知道他们为什么穷,为什么黑,为什么讲话大声或小声,都有来龙去脉”。

灿烂时光长工廷宽和外劳们在台北车站一同读书。(余俊亮摄)

曾办东南亚报纸 外佣雇主一起读

书店并不是张正为台湾的东南亚人做的第一件事,事实上,早在2006年,张正在世界新闻大学教授、老报人成舍我之女成露茜引领下,创办面向东南亚群体的《四方报》。

报纸共有越南、泰国、印尼、菲律宾、柬埔寨5种语言版本,内容均包括台湾新闻、该国新闻及读者来稿,且设中文对照,可供雇主与外劳、台湾人与新移民配偶共读,也为他们提供了发声平台。巅峰时期,《四方报(越南版)》的订阅量可达3万份,而彼时在台越南人的总和也不过20万,影响力可见一斑。然而,随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普及,报纸的订阅量越发下滑,作为自负盈亏的民间企业,这份曾帮助异乡人化解乡愁的报纸也难逃关停命运。

张正并未放弃传播,直至今日,他依然每天在脸书上分享见闻,在他的相片里,东南亚人个个笑得放松又自信,那种姿态,我在街上从未见过。他和身为媒体人的太太廖云章还在台湾推动了东南亚语歌唱节目“唱四方”、“移民工文学奖”的建立。

“台湾人不是坏人” 看得见的改变

10年的努力之所以可以延续,正面积极的反馈必不可少。

灿烂时光书店举办的活动,不论是谈南海争端的前世今生,还是东南亚电影、书籍等文化面向的交流,几乎都可场场坐满,有时还要在逼仄的空间里见缝插针。而因请嘉宾、买电影需要费用,每场活动都会向参与者收取约港币几十元的入场费,即便如此,来者仍源源不断,不少学生用帮助活动直播等方式以工抵票。

“台湾人不是坏人。”张正说,越多人了解,氛围就会变得越友善,“道德上的愉快,不是用钱可以买到。”往年到了伊斯兰开斋日,台湾的拜拜(宗教仪式)活动总是很少人参加,因为大多雇主不会给家庭雇工放假,而今年,参加人数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改变,已经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