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外交预算大增15%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中国的外交政策方针自习近平上台以来,逐渐由过往的“韬光养晦”渐变成“奋发有为”,他所倡议的“新型大国关系”和“一带一路”更是其中的印证。
而中国政府在今年的预算报告中更把外交预算大幅提升至600亿元(人民币.下同),增幅接近国防预算8.1%的两倍,可以预料中国未来将投放更多资源在外交上,甚至有指中国将展开具有攻击性的外交。

中国的外交政策方针自习近平上台以来,逐渐由过往的“韬光养晦”渐变成“奋发有为”。 (资料图片)

据中国2018年预算报告显示,中国本年度的外交预算规模为600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接近国防预算8.1%的两倍。相比起中国政府在2011年,也就是习近平上台前一年的300亿元外交预算,今年外交支出增加了约一倍。

习近平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前日(5日)亦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过去5年均在全面推进,更指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而习近平去年10月亦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目前正在全面推进的中国特色外交,过去5年来正不断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意味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有所作为。习近平当时亦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外交提出新要求,包括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现在自视为全球性力量,不断提升的重要影响力,将有助于习近平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发展计划。图为科伦坡港。(视觉中国)

预料外交预算有增无减

有分析指习近平一直所提倡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其实是一种全方位外交,当中除涉及外交事务外,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及军事等范畴,因此可以理解中国政府这次提高中方本年度的外交预算。

过去5年来,中国一直透过投资等手段积极与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当中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拓展,中国积极拉拢位于中亚、非洲等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以针对美国的“反围堵”,另一方面则为通过对外输出基建、投资、人力,令上述国家可在某程度上对中国经济出现结构性依赖。

因此,预料中国一方面将对上述国家的投资额度会相应提高,另一方面中国对于外交及技术人员的需求亦会因此而剧增,故估计中国未来的外交预算只会有增无减,而位于非洲、中亚等国家亦将会成为中国外交的重点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