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时记者赴习近平下乡地梁家河“朝圣”:习政治“创世神话”起源
自习近平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后,他当年文革时下乡的陕西梁家河一夜爆红,前往当地“朝圣”的人们近年络绎不绝,这里也成为习近平宣扬其政治“创世神话”的起源。《纽约时报》记者近日亦有前往梁家河“朝圣”,并引述分析指,习近平这种透过利用个人经历作宣传,以维护自己领导权的手段,可反映他的领导风格“也个人主义得多”。
据《纽约时报》报道,习近平年轻时曾在梁家河的贫困村庄度过7年下乡岁月,据当地导游介绍:“(习近平)第一次到梁家河的时候,他还没有做好吃苦的准备”,惟在他离开梁家河时,他已经做好日后走上领导岗位的准备。
梁家河成“政治朝圣地”
报道指,中共把领导人的故居等地打造成宣传其政治创世神话的先例一直存在,例如毛泽东的出生地韶山就在60年代的时候成为当年红卫兵的世俗圣地,他们当时把毛泽东视为近乎神一般的人物。虽然目前民间对梁家河的追捧仍未及得上毛泽东的出生地,但这种把习近平年轻时的下乡地点演绎成崇拜“圣地”的现象却也十分引人注目。因为即使习近平的前任如胡锦涛和江泽民等,均未有宣传类似这类从“光线昏暗、满是跳蚤的窑洞里走向成年”的戏剧性故事。
而习近平的这段梁家河岁月亦象征着他想在中国恢复的威权主义价值观,这价值观是对共产主义的复兴运动和植根于经过美化的民族主义所做的融合。对于秉持着自由主义思想的中产阶级自然未必认同这种意识型态,但对于如农民和蓝领工人等人而言,却对习近平这种爱国自豪感和朴素民粹主义的呼吁大为认同。报道又引述策纬咨询公司(Trivium)的政治分析师兼联合创办人罗杰(Trey McArver)指,习近平的履历完美,显示他是革命之子,而不是特权之子,“他是地地道道的共产主义者,但他也了解普罗大众”。
宣传知青岁月 把习打造成与百姓关系密切
而对于梁家河近年成为热门旅游景点的现象,亦反映出习近平把自己推向中国政坛中心的速度,由于外界都预计他将在十九大上巩固自己的权力,而十九大前中共党报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新书等,均已反复宣传习近平当年在梁家河的下乡经历,可反映出习近平一直与百姓关系密切的官方立场。据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文革一代的教授杨国斌表示:“在苦难中寻找意义永远都会是一个好故事,这就是一个例子”、“跟毛泽东一样,习近平来自人民,因此未来的传奇故事可能也是这个走向”。
报道又指出,中国近代历史上没有哪位领导人像64岁的习近平般,把这么多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上。并且自毛泽东之后,也没有哪位领导人为了维护自己的领导权,而把个人的经历利用到这个程度。据在牛津大学研究中国政治的教授蓝梦林表示:“存在这种巨大转变,他(习近平)的领导风格也个人主义得多”。据了解,梁家河目前每天需要接待约2500名游客,不时又有奉命到场学习习近平生平的地方官员旅行团,游客在现场会看到由官方精心绘制的中国近代史,以及有关习近平知青岁月的宣传。据曾下乡劳动的美国丹佛大学教授赵穗生指:“这是一种有选择的回忆,事关为革命事业做出集体牺牲的荣耀”。
(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