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纪念基辛格?

撰文: 杭子牙
出版:更新:

尽管充满政治与外交智慧,但是坦率说,在美国,至少在大众传媒和年轻人看来,基辛格是个有点过气的人物,除了专业媒体与国际关系学院的学者学生,一般人这些年已经很少关注他了。白宫和国会山庄的政客们偶尔会听听他的观点,也算余音犹在,但实质政策影响力就很难说了。这也是基辛格几十年来一百多次到访中国的原因,因为在中国,他似乎更能找到存在感。

中国人买基辛格的账,主要是他为中美关系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推动中美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恢复外交接触,为后来中美建交与中国改革开放创造了必要外部条件。

在中国人看来,基辛格不同于其他一般的美国国务卿,更不是那些对中国喊打喊杀的国务卿,而是一位帮中国打开了中美关系大门和中西方交流大门的老朋友。

基辛格是美国人,是美国的国务卿与国安助理,他当初主张与中国接触的出发点当然是为了美国利益,为了联合中国对抗苏联扩张产生的安全压力。

但是,不管怎样,不管他是为了美国利益还是为了其他什么利益,不管在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他做了什么,也不管其他国家的人,对他如何评价,在中美关系这个领域,他是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人,是主张中美友好的人,是在中国面临国际困境时帮过中国一把的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基辛格逝世:图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又译季辛吉)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9月22日在西雅图会面。(Reuters)

这就是他每次到中国都会获得超常规接待的原因,也是中国人欣赏他的原因。中国人念的是这份感情,不是他离开白宫后还有没有声望地位。一个肤浅的、势利眼的人,可能永远都理解不了这背后的逻辑。

几十年前,中美关系转变产生的影响是全域性和历史性的,如果没有当年基辛格的秘密访华,中美关系的转变也许根本无从谈起,也许还要等很多年才能启动。而如果没有中美关系转变,以美国在战后世界的主导地位,对外开放根本就无从谈起。

再想一想,如果没有对外开放,中国现在会是什么样子?中国人的普遍生活水准和社会面貌会是什么样子?有多少真正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愿意生活在那样一个运动不断、极度贫穷且对外封闭的状态?

改革开放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改变十几人中国人贫穷状态的关键一招。它奠定了中国崛起复兴的基础,把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资讯化的国家。

基辛格先是出任尼克逊的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在福特接任总统后,分别在任两个职位至1975年和1977年。(Richard Nixon Presidential Library/Handout via REUTERS)

在这一招里,除了中国人的智慧、牺牲和汗水,老朋友们的帮助也不可或缺,基辛格就是这样的老朋友之一。

随著中国崛起深刻改变世界格局,中美关系在过去几年遇到了严峻挑战,双边关系陷入了历史性低谷,冲突不断,这不应该是中美关系的标准状态,不符合世界对中美关系的期待,也不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

在这一过程中,基辛格始终是那个敲警钟的人。过去几年,他不止一次地用他那经过淬炼的外交语言警告中美关系恶化蕴含的巨大风险,不止一次地努力劝说双方领导层需要展现智慧、带领两国走出两败俱伤的新冷战局面。他去世前几个月最后一次访问中国,就是为了嘱托这个事情。

与其说基辛格在中国深入人心,倒不如说是人们期待中美关系友好深入人心。尽管期待并不总是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