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访华总体正面 更多努力还在前方|专家有话说
美国财长耶伦于7月6日至9日来华访问。其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会见了耶伦,就中美关系、中美经济关系等重大问题进行了交流。国务院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也与其进行了会谈,就两国及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合作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彼此关心的经济领域问题等深入交换意见。
笔者认为,耶伦此次访华的总体成果是正面的、有建设性的。双方贯彻了去年11月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的决定,坦诚对话,其中有几点尤为值得关注。
首先,双方都认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关系到世界,因此都愿意保持交流,管控分歧,避免冲突。耶伦重申,拜登政府无意遏制中国,且正面回应了习近平主席关于世界需要总体稳定的中美关系,和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发展的思想。耶伦表示,中美两国关系对世界具有极大重要性;并称世界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的繁荣。
另外,此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负责中美国家关系方面的交流,此次耶伦访华则进入经济、金融和贸易层面,这无疑是中美这种机制性交流的深入。美国财政部集中管理宏观经济协调、汇率、及多边框架下的财政金融合作等事务,但不管具体贸易、技术管制、贸易政策和贸易谈判,这些工作分别归美国商务部和贸易代表署管。耶伦此行为后续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贸易代表戴琪访华(如果实现的话)开启了话题,也大致定了调。
此外,此次中美两国经济部门重要官员的直接会面,厘清了中美双方经济上的主要分歧。中方明确反对美国对中国的冷战思维,反对美方在芯片和其他高科技领域对中国的封禁限制,反对对中国产品大面积加征关税及构筑排除中国的“以价值观为基础”的供应链。美方则认为中国推行“政府主导的贸易投资政策”,影响了公平竞争,对美国在华企业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保护都不够,误认为中方采取“胁迫贸易”政策。分歧的厘清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此次双方坦诚交流,有利于中美经济领域问题的解决。
再有,耶伦此行结识了中国新一届政府的高层和经济部门领导,为今后日常交流奠定基础。中国财政部就耶伦访华具体情况答媒体问时也表示,双方一致同意按照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后续保持中美经济领域的高层交往和各层级沟通交流。这表明,中美部长级互访将继续,若干针对具体问题的联合工作组也将建立并开展工作。
但是,要想推动中美关系早日重回正轨,双方未来还需要付出大量努力。
耶伦反复指出美国不寻求与中国“脱钩”,认为“脱钩”对中美两国都是灾难。值得注意的是,耶伦对于中美不“脱钩”的强调虽然与中方的主张总体一致,但并没有解决导致“脱钩”的根源性问题,以及如何实现不“脱钩”的路径。耶伦认为,出于“国家安全”而使供应链多样化,不应视为“脱钩”。这给事实上的“脱钩”行为留下了很大空间。因为美国迄今所做的对华阻隔、封禁政策,都可以解释为“国家安全”和“多样化”。因此,努力稳定中美供应链,防止“脱钩”倾向,还有大量艰苦的政策对话和实际工作要做。
事实上,如今我们已经看到,中美双边贸易正出现大幅下滑。据中国海关统计,按美元计,2023年前5个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5.1%;美国已退居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被东盟和欧盟超过。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20年中国是美国最大贸易伙伴。2021年降为第四位,被加拿大、墨西哥和欧盟超过。2022年中国降为美国第二大进口来源,被欧盟超过。2023年前四个月美国从中国进口同比下降27.5%。中国降为美国第四大进口来源,被加拿大和墨西哥超过。这反映了美国供应链转移的初步征兆,即与北美和跨大西洋贸易增加,与环太平洋地区贸易停滞,其中从中国进口大幅下降。无疑,华盛顿实际上在朝着与华“脱钩”方向努力。
由于中美关系紧张,美国进口商和海外供应商也在寻求替代来源以分散风险。美国对华高制程芯片的禁运严重影响了美国芯片巨头的利益。根据中国美国商会2023年4月份公布的会员在华营商环境调查,87%的会员企业对中美关系前景感到悲观,并认为这是他们在华经营的最大风险,而不是耶伦说的中国市场准入不够。
因此,中美两国政府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在总体关系上保持坦诚对话交流,管控分歧、避免冲突的同时,尽快进入具体实质性问题的处理,消除或部分消除人为的芯片与其他高科技封禁限制,稳定双边贸易,稳定双向投资,从而把造福两国企业和人民落到实处。同时,中美两国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共同缓解许多发展中国家债务困境上,需要而且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尽到大国责任。
(本文作者何伟文,系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