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只会更近不会更远 台湾摆脱不掉的“太阳花”幽灵

撰文: 张钧凯
出版:更新:

如果说2019年香港的“反修例”风波,是香港政治乃至于一国两制框架变化的一大拐点;那么2014年台湾的“太阳花”运动,也是台湾政治延伸至两岸关系、地缘政治变化的一大拐点。“太阳花”运动挡下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后续协商签署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简称《服贸协议》)等,未能生效实施,接续着2016年民进党蔡英文的上台,两岸关系的发展随着政局与世界格局的变化,走向了动荡不安、曲折波澜的另一个阶段。

台湾政客见风转舵的真面目

近期,是否“重启服贸”成为台湾2024总统大选各方阵营攻防的一大议题。起因来自于民众党候选人柯文哲率先提出“重启服贸”,且应通过躺在台湾立法院七年之久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等诉求,引起了民进党赖清德阵营,以及曾参与“太阳花”运动部分要角的全力反扑。

赖清德批评,“重启服贸”是台湾走回“一中”市场,未看清世界局势;台行政院长陈建仁则声称,“不希望鸡蛋放同个篮子”。赖中强、吴峥等“太阳花”参与者,则纷纷发起行动或发文,表明至今依然“反服贸”,且此举是“为台湾好”的立场。而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有点像是场外边缘人,既主张两岸应重启对话、务实交流,同时又开轰民进党与柯文哲当年“挡服贸”。

台湾媒体报道,民众党总统候选人柯文哲(中)的政见白皮书内容涉及主张重启服贸谈判,引起台湾各界关注。(台湾民众党提供)

平心而论,柯文哲将话题引导到了另一个层次,当年台湾风起云涌的“太阳花”运动,究竟是“反黑箱”还是“反服贸”?不同颜色和阵营的人士对此各说各话,相互攻讦。这也反映出了台湾民主政治的悲哀,一个关于台湾何去何从的重大议题,一旦遇到选举,最终只会沦为互喷口水的大乱斗,从而不了了之,也折射出了台湾政客毫无中心思想、见风转舵的真面目。

比如蔡英文在当选总统之前,带领台湾民众上街抗议,怒批ECFA等两岸协议是“糖衣毒药”;结果执政之后,却又宣称不希望陆方因政治因素中止ECFA。又如今(2023)年4月,台陆委会才说盼大陆移除协商障碍,把服贸、货贸协议等还没谈完的,或已经谈但还没结论的,随时可进入ECFA机制逐步来谈;可是当柯、侯均主张“重启服贸”之后,陆委会又一改口风,于6月29日表示由于时空背景不同,现今无谈判服贸需求。

太阳花是台湾政治的照妖镜

“太阳花”确实是台湾政坛和两岸关系的一面照妖镜。回顾这场将近十年前的大型群众运动,起初以“反黑箱”之名号召台湾民众上街,接着提出“反服贸”主张,“占领立法院”掀起高潮之后,外墙被喷漆“当独裁成为事实,革命就是义务”,这场运动相当明确地走向了带有“国族主义”意味的“反中”运动。该场运动曾有句著名的口号“支那贱畜,外来种滚”,便完全说明了运动衍生而出的对立与仇恨性质。

2014年台湾“太阳花”运动时,有抗议者高举“支那贱畜,外来种滚”的标语,手举牌底图则为马英九的照片。(资料图片)

从历史大局的视角来看,“太阳花”代表着台湾与中国大陆“脱钩”,全面走向一面倒“亲美抗中”的起点,也是民进党蔡英文执政路线,尤其是2016年之后台美关系发展的背景。回到2014年,中国崛起成为了美国和西方重视、忌惮的对象,先有奥巴马(Barack Obama,台译欧巴马)政府的“重返亚洲”、“亚洲再平衡”政策,接着处于中国本土边陲位置的台湾和香港,先后出现了“形左实右”的“太阳花”运动和“雨伞”运动,以“反服贸”和“真普选”之名,将遏制崛起之剑,插进了中国的体内。

香港的“雨伞”运动延烧为2019年的“反修例”,台湾的“太阳花”运动则支撑了民进党蔡英文“抗中保台”执政路线,走向与中国大陆关系对抗恶化的局面,同时搭上以美国为代表西方阵营的“反中”战车,以“民主”等意识形态之名,在台湾海峡筑起了一道对立壁垒。从“太阳花”到蔡英文“抗中拒统”的偏执,预示了台湾内部的撕裂;更预示了台湾在美国对华“诱战”大战略下,成为英媒《经济学人》口中“地表上最危险的地方”;还预示了台湾必然在北京的统一进程压力下,与日俱增了内心煎熬与焦躁不安。

缺乏对太阳花的清理与批判

正是由于“重启服贸”带出了台湾大选选战新一轮的口水互喷,其背后恰恰体现了从2014年到今天,台湾政治社会除了以“悲壮”与“自豪”的姿态去“纪念”这场运动之外,缺乏了对之其实更为需要的全面批判与清理。从微观层面来看,林飞帆等运动领袖,跻身为月领新台币九万高薪的民进党高层;然而当年为了运动奋不顾身的台湾年轻人,在社会结构和处境上又得到了什么改变或好处?

林飞帆(前排绿衫者)是当年台湾“太阳花”学运的总指挥。(资料图片)

从宏观层面来看,民进党“抗中保台”路线令蔡英文得到了“辣台妹”的封号,民进党在政党权力和利益更为深化巩固;然而台湾除了被美国绑架更深、与大陆民意敌对更深、与全球区域整合趋势距离更深,以及台海战争烟硝味更深之外,台湾又得到了什么体质上的改善或优化?

《香港01》驻台首席记者日前与同业讨论,两岸战争或和平的问题,到底是否成为台湾2024大选幕后的主导因素,众人看法莫衷一是。不过,有趣的是,一位日本旅台资深媒体人说,“近年来台湾看似‘抗中’,可是能感觉到两岸越来越靠近”。《香港01》记者追问何以见得?他以形象化的比喻说明,“就像在台湾一打开窗户,就能看到解放军的飞机似的”;在座的另一位日本媒体人进一步补充道,“台湾人只是嘴巴不说,但却在‘意识’上感受到大陆的存在感和重要性越来越强烈”

两岸之间只会更近不会更远

两位日本媒体人对台湾的观察,可谓是第三者的客观视野。单从两岸经济联系来看,中国大陆稳居台湾最大出口市场(占比约40%),以及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换句话说,台湾对大陆市场的依赖程度只增不减,产业链的关系亦趋于紧密。民进党政客所言“是中国需要台湾”之说,不过是民粹麻痹的开脱语言,众人心知肚明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和距离只会更近不会更远。

6月20日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右)与中国总理李强(左)会谈时承诺,德方欢迎中国实现发展繁荣,反对任何形式的脱钩,去风险不是“去中国化”。(Reuters)

近期的国际政治,很值得台湾人民借镜深思。欧洲大国政要开始大谈与中国“反脱钩”和“去风险”,事实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日前访华的言行,也在客观上展现了美国对华“反脱钩”和“去风险”的身段调整。可悲的是,“重启服贸”的辩论,正好是台湾重新省思两岸关系、地缘政治,以及未来何去何从的绝佳契机,却在民粹政治本质的驱使下,再度沦为“亲中”或“抗中”之争。

“太阳花”世代成员已被更年轻的“00后”世代所挑战,甚至是淘汰。可是“太阳花”点燃放大的“反中”与“脱钩”思维,却依然像幽灵一般飘荡在台湾上空,禁锢着台湾人面对未来所需的开放思考。“太阳花”该从台湾政治神坛上请下来了,其对台湾造成的长远伤害,也到了该全面检讨和反思的时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