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安倍晋三这面“神主牌” 能庇荫台湾顺风顺水?

撰文: 张钧凯
出版:更新:

近日令中国大陆舆论哗然的事件,莫过于有网友在南京玄奘寺发现供奉日军侵华战犯的牌位。南京主管民族宗教事务的机关第一时间做出回应,立即进行调查,并对该寺展开整顿。南京市委市政府调查组于7月24日发布调查报告,厘清了供奉牌位者吴啊萍的身份与动机,同时对主管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给予免职、党内严重警告等不同程度的处分。

两岸对日本殊途的情感结构

看在台湾社会眼里,不少人认为吴啊萍的做法属于“信仰自由”的范畴,进而认定南京官方的处置措施,不仅是小题大作,更是侵害“宗教自由”之举。这些想法出现在长年备受历史记忆与认知错乱的台湾,虽不至于令人难以想像,却完全忽视了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遗留下来的历史伤口至今仍难愈合。

近日,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一段谈及日本及欧美学者对南京大屠杀态度的公开课视频在大陆爆红。“因为我最大的那个创伤感是在于,每一次对于战争问题的讨论,会把我逼成一个民族主义者”,戴锦华语带悲愤和无奈地说。戴锦华视频被大量转发,基本说明了南京玄奘寺日军战犯牌位事件不断发酵的原因,不只是涉及外人眼中的“敏感争议”,还涉及了民族情感,以及更为重要的历史正义与是非底线。这也是南京官方需要快速且严正做出调查处置的原因,如同《香港01》评论所言:“铭记历史苦难,守住最起码的历史是非底线,尊重和告慰受难者的亡灵,同样是今天中国不能忽略的前提和基础”。

南京玄奘寺供奉侵华日军战犯牌位,引起高度关注。7月24日,南京官方发布《关于南京玄奘寺供奉侵华日军战犯牌位事件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资料图片)

无独有偶,一海之隔的台湾,此前也沿着与日本之间的情感政治,开展出了民意的翻腾与喧嚣,不过对象则是遇袭身亡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从执政者、媒体到社会,一片哀思,与中国大陆呈现了大相迳庭的氛围。当时《香港01》记者赴位于台北的日本台湾交流协会前采访,发现悼念留言墙上出现一个巨大的爱心涂鸦,打听之后才知道,原来有人留下了谩骂字眼,被来被一位女孩用麦克笔画上一颗大爱心,巧妙地遮掩过去。台湾网友称赞,这是“以爱战胜仇恨”的创意。这个意外的插曲,大致流露了当今台湾社会对于日本、对于安倍晋三的情感结构。

被政治限定的喜怒哀乐表情

为了向蔡英文笔下“台湾永远的好朋友”安倍晋三表达悼念,台湾执政党倾力营造出哀戚的气氛,包括备极尊荣的下半旗一天、副总统赖清德赴日参加家祭的“外交突破”宣传,甚至在7月17日民进党召开的全代会舞台上,党主席蔡英文致词时,后方大屏幕赫然出现一幅安倍晋三的遗像。互联网上调侃,不说是民进党,还以为是日本自民党的全代会。

不过,类似的调侃放在台湾政治环境里面来看,终究只是微不足道的“杂音”。犹记安倍晋三过世后,《香港01》记者在台北独家专访了旅台日本资深媒体人本田善彦,当我们聊到台湾为安倍下半旗产生的“争议”时,本田善彦幽默地答道:“真的有‘争议’吗?”这个回答,说明了在民进党政府借由安倍离世大打“台日友好”这张牌的全体动员之下,社会民众很难有反思或异见的孔隙,连对于历史和人物的喜怒哀乐,都只能跟着政治人物选取好的表情而走。

根据南京市委市政府的调查通告,玄奘寺内的日军战犯牌位,“挑衅历史定论、挑战民族大义”。然而,在台湾看到的另一番场景,却是执政者将安倍晋三推上了台湾的政治神坛,形塑为民进党政权的“神主牌”。举例而言,民进党全代会的舞台上,站满了披着候选人彩带的县市长提名人,蔡英文则叮嘱着候选人与党员们,“记得老朋友的期许”,“民进党员同志都有责任守护民主自由,让台湾在艰难的竞争中崛起茁壮,团结台湾,面对时代给予的挑战,这就是民进党当下关键的使命”。当蔡英文在台上侃侃而谈“民进党的时代使命”时,巨大的安倍晋三遗像在后面静静的俯视着他们,也聆听着他们为了赢得选得选举、保卫政权的激情宣示。

这是极其讽刺的一幕。尤其是去(2021)年底台湾四大公投比拼时,蔡英文才下达了“台湾队站出来、民主更有力”的军令状,而民进党政治人物的发言又时不时自居为“代表台湾2,300万人”,如今却又一夕变成了“日本队”,带着整个社会对着安倍晋三这面“神主牌”行礼如仪。

鼓动民粹横行粉饰治理无能

当然,不可讳言台湾社会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因素,对于日本充满着复杂的情结。但是这种“台日友好”,或者是类似2008年电影《海角七号》所诉诸的“国境之南”等等在政治或大众娱乐之中对日本的情感纽带,众人不愿意说破隐藏于其背后的潜台词,其实多少带着“反中”、“去中”的政治意义与投射作用。问题在于,台湾社会形成“日本情怀”,并不代表政治人物可以无视是非正义、毫无原则的操作安倍这面“神主牌”。

民进党7月17日召开全代会,党主席蔡英文提到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她说,会记得老朋友的期许,每位民进党员都有责任守护民主自由,让台湾在艰难环境中崛起茁壮;团结台湾,面对时代挑战,是民进党当下关键使命。(截图自直播画面)

民进党全代会上那幅巨大的安倍晋三遗像,可说是捅破了台湾执政者内心盘算的窗纸。他们以为这样的做法可以令选民团结一致、“为安倍而投票”,但事实上揭露了他们只想要大打“安倍牌”,对选民进行情感动员(讲难听一点就是“情绪勒索”)。不谈如何解决台湾日益深化的社会矛盾,不谈如何面对日益危险的台海局势,不谈如何化解桎梏一切的两岸关系,不谈如何改善人民生活处境,而是把选民意志绑架颠倒为一条流水生产线,令人民自动自发挽起袖子、献出手臂,打上一剂名为“安倍晋三”的麻醉剂。

这套以“民主”为名的执政手法,同时还抽空了历史脉络,背弃了台湾先民的反殖牺牲,甚而为了对立于中国大陆、巩固政权利益,走向了“自我殖民”之路。就算暂且不论历史是非,安倍晋三将台湾作为地缘政治博弈的筹码,其对台“功过”恐怕不是由台湾执政党可以简单“盖棺论定”的。更何况台湾在面对中国大陆时,往往强调和标榜“台湾主体性”、不满于遭到“矮化”,难道在面对前殖民地的政治人物时,就不需要谨守来往的份际和尺度?

台湾在看待中国大陆发生的问题时,经常抱持着一种批评观点,认为大陆官方只要把民族主义情绪动员起来,就可以轻松转移矛盾的焦点。先不谈这种认识存在了偏见和误区,台湾或许应该先提问民进党,摆出安倍晋三这面“神主牌”,不也是在动员“民族主义”,实则不过是更为低阶地点燃民粹情绪,令社会沉浸在哀伤与亢奋这两种极端情绪之中而难以自拔,从而粉饰掉其治理能力的缺陷,也遗忘掉了本该摆在眼前这个社会亟待解决的百孔千疮。

在政治人物的引导和操作下,两岸历史记忆与情感进一步的对撞,已经在所难免;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两岸政治对弈和整合过程中,台湾社会产生的不适与痛苦,恐怕也是只增不减。不过真正对台湾人民造成永久伤害的,还是民选政客对社会投放的迷幻药,误以为“群嗨”过后,沉溺在“睡一觉起来,台湾就不一样了”的无止境想像之中,却忘了真正能改变台湾的是自己,而不是安倍晋三这面“神主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