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三种解读:无关台独与港独
“二二八事件”在两岸三地各有诠释,大致可分为平乱派、台独派与中共官方三种说法。各派解释有各自的政治目的,但三方皆认为,国民党失去民心是引爆骚乱的关键。然而,若将二二八事件与香港近来的社会运动类比,或认为二二八是台独思想的起源,都是不实的说法。
“二二八事件”在两岸三地各有诠释,大致可分为平乱派、台独派与中共官方三种说法。各派解释各有政治目的,但三方皆认为国民党失去民心是引爆骚乱的关键。但若将二二八与香港近来的社会运动类比,或认为二二八是台独思想的起源,都是不实的说法。
先说三派主张。第一派,是将二二八定义为暴动的“平乱派”。但国民党今日已无意坚持过往的错误主张,就连前总统马英九在任时也曾公开就事件道歉。只是,至今还是有人坚持“镇压二二八有理”,曾任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员朱浤源,即指出二二八是台湾基督教长老会与大流氓、联同台籍日本兵、中共地下党联合发动的暴动。第二派,是希望能借“反二二八镇压”来摆脱中国影响的台独势力。他们认为,二二八是国民党这个“外来政权”对台湾本省人的大规模迫害与屠杀。反二二八镇压,就是谋求台湾人民的独立自主。第三派,就是中共的官方看法—一方面认同二二八是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令一方面则否认存在外省(大陆)和内省(台湾)的省籍问题。前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在1997年出席“首都各界纪念台湾省人民二二八起义50周年座谈会”时,曾表示:“二二八起义是台湾同胞第一次大规模地反抗国民党暴政的爱国民主运动,它作为全国人民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配合了全国人民的解放战争……把爱国民主、争取自由、反对国民党独裁专制统治的二二八起义,歪曲成搞分裂、搞台独运动的开端。这完全是对历史的肆意歪曲。”他的说法足以代表中共立场。
无论三派如何阐述,他们都承认一点,就是二二八爆发前国民党统治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在国民党的诸多弊政中,对台湾经济剥削尤其严峻。首先,二战结束后随即展开的第二次国共内战,令国民党对军粮的需求急增,岛内本已严重的缺粮问题也因此更为恶化。长期的物价高涨与粮食不足,引起民心不安与情绪恐慌。其后由于内战牵阻,国家无法集中恢复岛内生产力,令青年失业问题激化,不少从海外归台的台籍军人、军伕失业,失业军人成了后来动乱的主要力量。简言之,即使当时国民党政府允许“台人治台,高度自治”,但若不能妥善处理省内严峻的经济与民生问题,也终会发生动乱。若将二二八说成是单纯的“省籍矛盾”,则忽略了当时台湾的深层经济矛盾。
而除了结构性经济问题外,台湾也隐藏着结构性政治问题。这皆因能贪可污的“油水位”全由外省人把持,当台湾民众竭声呼喊要“打倒贪官污吏”时,口号很快便变成“打倒外省人”。但要打外省高官政要,成本、难度均高,本地人只好拿身处低层的外省人出气。这令许多无辜的外省人,无端在二二八事件的动乱中受害。因此若要分析二二八事件,必须将经济矛盾与政治矛盾纳入考量。若只看其中一面,将容易误解或曲解历史。有论者将二二八事件与香港雨伞运动和旺角骚乱混为一谈,正是因扭曲的史观所带来的迷思。光复后的台湾存在的矛盾,攸关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外省与本省人,这完全不能与香港直接比较—香港的高度自治、港人治港,并不存在于当时的台湾。事实上,国民政府在迁台前与迁台之初的政治斗争,并不来自本省人与外省人,而是外省人自己内斗。这个现象不难理解,为了巩固政权,在清肃异己的过程中,遭到逮捕与处死的主要都是外省人。
2月27日出版的《香港01》周报,刊有全文分析二二八事件意义,敬请读者留意,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按此订阅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