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舰访港|从2018到2025 美列根号访港终成中美关系最后余温

撰文: 郑宁
出版:更新:

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于7月3日至7日访问香港,并于周末向公众开放参观,吸引全港乃至国际目光。距离上一次中国航母辽宁舰来港已相隔八年,今次山东舰访港意义重大,不仅是向香港市民展现国家军事实力,亦是藉香港的国际舞台向全球“秀肌肉”。

香港因水域通达,在回归前时常有各国军舰停靠;但回归后,海外军舰靠港需获中央批准,因此“能否访港”也在某程度上成为各国与中国关系的晴雨表。上一次有航空母舰访港,是2018年11月的美国“列根号”;而那场访问,如今看来更像是中美贸易战爆发后,两国关系的“回光返照”。

我们来看看2018年发生了什么。

中美贸易战于2018年因特朗普对中国发动301调查,全面开打;亦是中美关系从竞争走向全面对抗的关键转折。美国对进口自中国的部分货物加征25%的关税,北京亦开始报复措施,双方在经济层面的裂痕快速扩大,但在军事领域,似乎仍试图维系一点基本互信。

2018年11月,美国航母“列根号”访港。吸引市民前去参观的同时,美国5000名军官亦分批上岸活动,与香港警务处和驻港部队进行交流,同时探访香港小学、游览香港。当时美国国防部表示,“香港港口访问是美中军方之间持续军事交流的一部分”。同时也被认为是习近平和特朗普在当年G20峰会会面之前的“友善举动”和“中美两军关系保持稳定的积极信号”。

山东舰访港|东西方接触前线 九七后美航母仍频访港 这年成转折

(资料图片/梁鹏威摄)

然而,这一积极信号也不过是自2018年年初两国关系持续恶劣下的一次“回光返照”。

2018年初美国通过《台湾旅行法》,9月又批准对台军售,金额达3.3亿美元,包括F-16与C-130等战机零件。美国国防部当时用“他国”形容台湾,称“这项可能的军售案会透过改进他国安全防御能力,也有助于美国的外交与国防政策。”对此,中国外交部强烈抗议,指此举“严重违反国际法与三个联合公报”,要求美国“立即撤销上述对台军售计划,停止美台军事联系”。

2018年9月,中美关系持续恶化。当月,美国国防部公布,其B-52轰炸机接连飞越南海与东海;而美国国务院则于9月20日宣布,根据《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CAATSA),对中国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及其部长李尚福实施制裁

此轮冲突也迅速波及军事交流与互访安排。中方除了召回要去美国参加第23届“国际海上力量研讨会”的中国海军司令员沈金龙外,更临时拒绝美国两栖攻击舰“黄蜂号”(USS Wasp)访问香港的申请。《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北京的一系列作法是“为了表达不满”。

同年10月,在南海海域,中美军舰爆发惊险对峙。美国驱逐舰迪凯特号在南海执行“航行自由行动”时,中国“兰州号”以不足45码 (约41米) 的距离逼近、驱离,美方形容中方行为“不安全、不专业”,中方则反指美舰“侵犯主权”。这次事件,也许是南海局势自2016年仲裁案后最接近擦枪走火的一刻。《纽约时报》也曾称此为“懦夫博弈”,暗指中方“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态度。

《纽约时报》也曾称这次事件为“懦夫博弈”。

根据北京大学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报告(SCSPI),2018年美军在南海展开至少10次针对中国的“航行自由行动”,出动4个航母打击群、4个两栖戒备大队与大量战略平台,试图对中国实施战略威慑。其中就包括11月访问香港的列根号和被拒绝的黄蜂号。

从这些事件来看,2018年11月“列根号”访港,或许正是中美之间最后一次公开展示“可控摩擦”的余温。至此之后,美国军舰再未踏足香港,两国关系亦全面恶化:华为孟晚舟事件爆发、媒体互逐、新馆疫情相互甩锅、科技芯片全面封锁;在国安法实施后,美国更插手中国内政,取消香港特殊待遇、通过香港自治法......

在2022年裴洛西(Nancy Pelosi)访台后,中美两军更是长达16个月暂停对话;2023年11月“习拜会”后,双方才又同意重启军事热线,恢复沟通机制。但互信显然未能完全修复。有分析认为,美中两国在安全问题上的结构性矛盾 没有丝毫改善,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

习拜会:2023年11月15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拜登为其举办的宴会后,两人在费罗丽庄园散步交谈。期间拜登向记者竖起拇指,表示会谈进行得很好。(Reuters)

据《2024年美国在南海军事活动不完全报告》统计,2024年全年,美军舰共计5次穿越台湾海峡,虽较2023年的6次、2022年的9次、2021年的12次与2020年的15次略有减少,呈现频率回落趋势,但每次行动均伴随高调舆论炒作。

报告还指出,尽管有红海危机,令美军在南海的军事行动呈现减速迹象,但其联盟体系的集体行动反而愈发频密与深入:美日澳、美菲联演持续强化,核心盟友如英国、加拿大的参与度稳定增长,甚至有更多非传统亚太盟(如意大利、德国、荷兰、法国)也积极加入南海与周边水域的联合军事演训。

更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军演设计明显更具针对性。多场演习以“大国竞争”为背景,将中国作为假想对手,模拟多维战场环境,设定具有高对抗性的科目,以提升美军于西太的军事威慑与实战能力。

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中美关系“晴雨表”的美舰访港,在2018年后彻底中断。2019年,中国更先后拒绝了美国“绿湾号”与“伊利湖号”的访问申请。

美国航母离开的第7年,7月3日,由中国自主研制的国产航母“山东舰”首次访问香港,开启为期5日的日程,并开放公众上舰参观。进港时,山东舰上悬挂五星红旗,海军官兵于甲板排列出“国安家好”字样,并在护卫舰湛江舰上高挂横幅“热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而今年也是《香港国安法》实施5周年,在这样的时间点,山东舰访港的讯号清晰直接:是国家军事实力的自信展示,亦是国家主权的可视化体现。

山东舰访港|英国航母罕访印太 家门前的“船坚炮利”再不属西方

7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编队抵达香港。图为山东舰官兵排出“国安家好”致意。(政府新闻处)

1997年回归前,美国海军舰艇访港曾是常态,每年可达数十次,最高接近60次。对于美国来说,这里是自由港,是在亚洲重要的补给地,更是中美之间保有的“战略模糊空间”。但2020年国安法实施后,香港遭美国取消特殊地位,停止优惠待遇,限制军民两用科技输港,并且继续评估撤回其他特别待遇。

显然,香港在中美军事博弈中的角色已经转变。“航母访港”不仅仅是军事交流,亦是国家治理、主权的一部分——“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的主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列根号”于2018年访港的同一年,中国的山东舰才刚完成第三次海上试验;一年后,它正式在海南交付服役,自此成为中国海军的主力战力之一。

今年6月底,山东舰与辽宁舰首次联手组成双航母编队,进入西太平洋,突破第二岛链进行实战化训练,引发美日等国的全程监控与高度关注。训练期间,双航母全程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舰载战机多次升空应对各类情况,最终圆满完成演习任务。6月30日,训练结束后,山东舰启程返航,于7月3日“回家”抵达香港。

山东舰访港|舰上5大打卡点曝光 歼-15T首在航母甲板对公众开放

+2

从2018到2025,香港的角色转变也像一面镜子照向国际变局。

2015年,美国“斯特蒂姆”号曾停靠上海港口,与中国军官进行演习搜救,还举办篮球比赛;2016年,美国“蓝岭号”再次到访上海吴淞口,举行交流活动。而在2015年,中国中国海军152舰艇编队继也连续2次到访美国,第二次更停靠在美海军太平洋舰队总部珍珠港。

此后,中美军舰同时停靠一地已经是去年的12月。2024年12月,美军驱逐舰时隔8年首度停靠柬埔寨西哈努克港,与30公里外云壤海军基地的两艘中国巡防舰“狭路相逢”,形成中美两国军舰同时出现在柬埔寨的罕见景象。看似“偶遇”,但在地点、时机和部署上,皆反映了中美在印太地区竞逐影响力上的较劲对峙。

7月3日,正当山东舰访港引发全球焦点之际,美国海军核动力航母“乔治·华盛顿号”(USS George Washington)也同日抵达菲律宾马尼拉港。中国南部战区也于同一日宣布,在中国黄岩岛领海领空,及周边区域进行战备警巡。自六月起即持续加强海空域巡逻,强调“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坚决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

虽然“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SCSPI)主任胡波曾表示,“2023年美军在南海平均待到10天以上甚至有一个多月。美国主要是达到战略上的目的,并不是说真的要过来打仗。”但不论美国是战略威慑还是将中国作为假想敌军演,香港从美国航母“最后一次访问”的地点,变成中国航母回家的第一站,就足以说明世界秩序正在悄然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