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破国民党两岸论述】韩国瑜给国民党上的一堂经济课
2018年,前高雄市长韩国瑜掀起全台旋风,其准确看见当时人民的需求脉络,运用简单易懂且能打动庶民的口号,带起“韩流”,翻转全台县市政治版图,绿油油的地变成一片片的蓝天。
韩国瑜的“发大财”、“莫忘世上苦人多”等简单白话的号召,依旧令人记忆犹新。当时的时空环境下,纵然有“讨厌民进党”的因素,国民党在高雄派出的人选若不是他,恐也难“一人救全党”。国民党错误的把2018年的翻转胜利,误认成是重返执政的时刻已然来到,并透过一系列的政治操作,终把韩国瑜推向总统战场,“让蔡英文只当一任”成为国民党的战略目标,不仅短视肤浅,更未看出韩国瑜旋风背后的意涵究竟为何。
两岸经贸往来始趋向频繁,始自陈水扁时期,从2000年到2008年,台湾对中国大陆的出口额成长高达14.85倍,两岸民间交流增加却不热络。台湾到了马英九时期,不仅台湾对中国大陆的出口维持总体出口的高额占比,两岸民间交流热络而频繁,交流便“钱途无限”,而2010年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生效,国民党更喜孜孜的将两岸往来带来的总体经济红利,当成足以说服台湾人民认同国民党力促两岸往来、且肯定国民党执政的“经济牌”。
然而,国民党长期以“经济牌”为傲,但包括马英九执政期间在内,却都误用和滥用经济的说法,迷信数字,以为追求增长就是万灵丹。韩国瑜的大胜,背后体现的是最根本的民生经济、经济民主的本质性问题,亦是实际的给了长期大打经济牌、吹嘘总体经济成长数据多么美好的国民党一个大耳光。
两岸经贸往来、民间交流频繁,乃至更为宏观的全球化,不可否认确实为台湾带来一定的经济红利,而这些红利却是为少数人所有,也未产生经济学上的所称的“涓滴效应”或者是“外溢效应”。举例来说,台湾的中小企业平均获利约为4%,从中抽出一定的比例,透过某些方式,比如加薪、分红等,分配获利给旗下员工仍在企业的能力范围之内,为何台湾仍有“薪资冻涨”现象?与其循一般人的思路,批判企业主以道德谴责,倒不如提出一个问题:“这些获利真的有回流到台湾吗?”
台湾社会的矛盾之一在于一般人的收入,与任一届政府宣称的“经济成长”不成正比,更深入的讲,是整体社会财富如何分配的问题。谈分配前,必须先有经济的饼,而台湾的情况是饼有了,切的时候却不知该如何下刀,以致永远都是少数人拿到最大块的饼。结果就是,以为只要不断的把饼做大,分配的时候便有越多的饼可以分,过度追求经济数据的成长,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般人丝毫无感,反而觉得生活比过往更加恶化,这就是误用也滥用“经济”这个词汇。国民党大打经济牌,同时传出国民党某些高层以交流之名,行恶质买办之实的负面消息,则又加深一般民众认为“国民党等于资本权贵党”的负面印象。
韩国瑜的大胜,勾勒出的是庶民对民生生活的不满,接地气的说法就是“吃饭”问题、如何才能不愁吃不愁穿的问题,这才是民众本质的心态。甚至,国民党必须思考,为什么蒋经国逝世至今,仍有人不分党派立场的缅怀他?原因就在于蒋经国配合旗下的优秀官僚让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红利,确实的到了每个人民的手上,至少蒋经国缔造一段人们肯努力就有钱赚的时期。
国民党与其广开战线,对民进党所推的每项政策都打政治口水战,不如回头检视韩国瑜大胜之根本原因,其根本绝非国民党所思所想的肤浅,韩国瑜赢的原因都体现在他的“一瓶矿泉水,一碗卤肉饭”的亲近庶民。国民党长期右倾,早已忘了“左”的本质才是立党之初本。“韩流”代表的正是庶民对民生经济的不满,这股不满化作浪潮,在2018年冲击业已走资的民进党。尽管韩国瑜因为选总统,失去了民众对他的寄托与信任,但庶民的浪潮仍在,民生经济的本质问题仍在,国民党必须把经济增长与社会分配两者理清,认识到民众真正要的是后者,并进一步将此发展为完整且能够得到民众信任的理论和论述,民生为重不正是国民党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