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年贺词首提“全球南方”是什么意思?
辞旧迎新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照例发表新年贺词,不同于往年的新年贺词,今次习近平罕见谈到外部环境和国际形势,且首次提到“全球南方”。
习近平原话是这么说的——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深化全球南方团结合作。我们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成功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上合、金砖、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双边多边场合,鲜明提出中国主张,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
此外,在贺词结尾部分,习近平还说,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需要以宽广胸襟超越隔阂冲突,以博大情怀关照人类命运。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做友好合作的践行者、文明互鉴的推动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共同开创世界的美好未来。
对比往年的新年贺词,今年的贺词在国际部分着墨颇多,“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是习近平对当今世界的总概括,“全球治理变革”则是他为这个变乱交织的世界寻求的解方,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该怎么办?一个抓手就是“全球南方”。
习近平曾多次公开阐释他对“全球南方”的理解和看法。比如2015年在联合国总部出席并主持由中国和联合国共同举办的南南合作圆桌会时,习近平说,“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伟大创举,是平等互信、互利共赢、团结互助的合作,帮助我们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发展繁荣之路。”
再比如2024年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关于“抗击饥饿与贫困”议题的讲话中,习近平说,“中国始终是‘全球南方’的一员,是发展中国家可靠的长期合作伙伴,也是支持全球发展事业的行动派和实干家。”习近平还说,“‘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全球南方’国家共同迈向现代化是世界历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人类文明程序中史无前例的壮举。”再到今次新年贺词首提“全球南方”,既是对过去几年论述的延续,也说明中国外交接下来的支点。
随着特朗普的二次当选,很多人将目光聚焦于中美关系,对中国来说,大国关系固然重要,包括对美、对欧、对俄等,但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始终将处理同广大欠发达国家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2024年,亚非拉很多国家代表出席中国举办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期间中国领导人高规格接待,中国支持巴西、秘鲁分别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等等,背后的逻辑都在于此。
于经济维度,“全球南方”确也正在改写世界经济版图。从经济总量看,2023年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所占份额提升至58.9%,比发达经济体所占份额高出17.8个百分点。从增长速度看,2000年至2023年,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的平均值为5.2%,较发达经济体增速平均值高3.3%。“全球南方”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的不到40%上升至当前的超过80%。过去30年,发展中经济体内部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量的比例从10%增长到26%,预计到2032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增长到32%。
经济之外,对中国来说,全球南方还是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以治理和发展撬动民主霸权的重要载体。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汪晖在一次公开活动中说,如果说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危机主要来源于五大垄断和整个南方国家要求发展的矛盾,今天最大的危险是五大垄断的松动和霸权国家要继续维系和掌控垄断地位的矛盾,而这构成了今年所有的主导危机。所谓的“五大垄断”由国际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理论家、活动家萨米尔·阿明提出,包括自然资源的垄断、科学技术的垄断,大众传播媒体的垄断、金融的垄断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垄断。
随着“五大垄断”的松动,中国则试图以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方案来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载体,就是喊出“我们需要新的发展话语”的广大全球南方。这也是为什么习近平要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演讲中,用一半的时间谈现代化,并将中非现代化放置在“全球南方”的现代化热潮中。习近平说,“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不可剥夺的权利。西方现代化程序曾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深重苦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中国和非洲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相继实现独立和发展,不断纠正现代化程序中的历史不公。”“中国和非洲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没有中非的现代化,就没有世界的现代化。”
这也是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首提“全球南方”的根由,但如何处理同“全球南方”的关系,如何避免掉入“中国中心主义”,重要性和难度丝毫不逊色于处理同大国的关系。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李小云即指出,全球南方不是一个孤立的变数,也不是一个铁打一片的单一整体,而是与发达国家相互嵌入的全球体系的一部分。一厢情愿地以中国中心主义的角度思考南方国家,容易造成基于想象的政治盲动,也容易因为误判而透支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