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奶茶店倒闭潮 自杀式削价竞争、互相抄袭成致命原因?
内地奶茶店如今成为创业黑洞,2023年11月起掀起倒闭潮,已经有近20万家店关门大吉。有业内人士称,奶茶店展店过快,导致供过于求,加上“自杀式”削价竞争,最终落得一地鸡毛。在内地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奶茶店会否继续倒闭?
年轻人讲究价效比 茶饮店陷入自杀式竞争
2022年内地奶茶业已经出现“颓势”,当时奶茶店纷纷取消“满减优惠”引发热议。喜茶、奈雪的茶、茶百道、乐乐茶、1点点、蜜雪冰城等多家茶饮品牌相继取消外卖平台满减优惠,加上配送费和包装费,外卖奶茶出现比堂食更贵的现象。
内地奶茶店掀倒闭潮 1年关近20万间包括一线名店 行内人揭原因
当时人民网引述业内人士分析称,这是奶茶业在消费疲软背景下为门店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的共同举措。
当时的资料显示,奶茶品牌外卖营收逐年上涨,整体盈利情况却没有跟上。2022年8月,奈雪的茶2022年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外卖订单收入同比提升21.6%至8.37亿元,贡献了44.6%的收入,占比同比增加10.3%。然而,上半年营收却下滑3.8%至20.45亿元,这也是公司上市以来的首次营收下滑。
报道指从2019年开始,新式茶饮的门店增速开始放缓,比起扩大规模,更多茶饮店以“赚钱”为首要发展目标。可以发现在2022年奶茶店已经赚钱不易。
近两年,内地经济低迷,餐饮业更多关于“消费降级”的讨论,奶茶店为了吸引顾客,买一送一、加一元多一件,加入会员折扣5元等,更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网红打卡热潮:奶茶店互相“抄袭”
另外一个奶茶店倒闭潮则与网红经济有关。以竹筒奶茶为例,2023年,疫后旅游复苏,“竹筒奶茶”爆红,许多竹筒奶茶店突然在旅游区兴起。有些店家需排队1-2小时,日销过千杯,旅游区的一条街开10家奶茶店,盛况空前。竹筒奶茶的噱头,更让它可以卖得比一般奶茶贵上10到20人民币。
竹筒奶茶爆红后,半年内在全国已有30多家直营店和30多家加盟店,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陆续出现竹筒奶茶。
不过,大部份奶茶店都只是在普通奶茶杯或胶杯外套了竹筒,只有少数店家所售的竹筒奶茶是在竹筒里现做,少了竹子的香味,更难控管品质。
据了解,许多店铺都是在事先准备好的奶茶上直接新增奶盖和饼干碎,奶茶的温度、甜度等无法选择。制作一杯奶茶只需30秒,并没有独门技术,这导致景区一条街上已经有十多家类似的茶饮店。
有评论分析,再游客只关注竹筒本身,而不关心品牌,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竹筒奶茶的产品质量也良莠不齐。由于缺乏品质监控和设计专利保护,随时间的推移,游客逐渐失去了对竹筒奶茶的信任和兴趣,许多卖竹筒奶茶店的商家在热潮后纷纷倒闭。
消费降级还是让更好的店家脱颖而出?
此前《香港01》曾经采访在内地餐饮业萧条下,逆势扩张的糖水店和茶餐厅,其中克茗冰室的老板陈英其曾表示,自己不担心消费降级,他反而认为年轻人的讲求价效比的消费方式,并非坏事。
他分析,年轻人讲究价效比不将让只想赚快钱、不是用心想做餐饮的商家被淘汰,“(年轻人)花100就要有100的价值。想要好的,要真的,不是没钱,是因我们要选择好多嘢”,他认为年轻人奉行一句话就是“精致抠门”,“我要好,又要抵。现在就是好的时机”。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新茶饮委员会发布的《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新茶饮门店总数达51.5万家,全国新茶饮市场规模从2018年500多亿元到2023年8月达到1498亿元,到2025年国内消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
资料显示,新式茶饮的市场仍在。内地奶茶业的寒冬,或许可以被视为一个行业的“重新洗牌”,曾经火爆到快速倒闭见证市场的淘汰,“适者生存”应是最好的注解。
此前《香港01》曾经采访